灭蚊除蚊,预防登革热

外媒称,今年春天,一队科学家在广州一个岛上,释放了超过50万只雄性蚊子 。这些雄蚊不咬人,而且被打了“绝育疫苗”,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 。最终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不足以引起登革热流行 。
哇塞!太高级了!

那登革热有什么可“恨”之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叫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登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 。临床上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个型都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祸首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 。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主要是白纹伊蚊 。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5-10月份是我省流行季节 。
花斑蚊的生活习性
“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水缸、花瓶、阳台花座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等积水容或阴暗潮湿的场所等 。“花斑蚊”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 。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传播途径
当人被带登革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通过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发生感染 。如果患者在该病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约6-7日)被叮咬,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繁殖,10天后,带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人而继续使更多人发病 。伊蚊可长期携带病毒,具有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的双重作用 。病人与隐形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登革热不会经由人传人 。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灭蚊除蚊,预防登革热】患者多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眼球后痛、关节和肌肉痛:发病后3-4日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恶心、呕吐、轻微流牙血和鼻血等症状 。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出血、休克,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