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000万“换头”的猴子,18小时手术后发出“吱吱”声,结果怎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 , 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 , 发展到青铜器与铁器时代 , 然后又发展到工业与科技时代 。 其中 , 突飞猛进的医疗科技 , 对我们的生命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前沿成果横空出世 , 人工心脏、抗癌针等开始造福于人类 。 并且 , 就连以往难以想象的“换头术” , 如今也早已迈出重要的一步 。
花7000万“换头”的猴子,18小时手术后发出“吱吱”声,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说到“换头术” , 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聊斋志异》陆判换头、《搜神记》孝子换胡人头、《幽明录》贾弼之换丑头等典故 。 而现实中 , 科学家们曾为此不懈努力 , 对诸多实验物展开实验后 , 也终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近几年 , 我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教授获得7000万资金 , 选择了和人类相似的猴子进行实验 , 为此准备了各种器具和复杂的试验环境 。
准备好之后 , 科学家们开始进行实验 。 整个试验的过程 , 要求在-15℃的环境下进行 , 并且持续了18个小时之久 。 终于 , “新头”重新安家后睁开了双眼 , 这只猴子还对着科学家们发出“吱吱”的声响 。
花7000万“换头”的猴子,18小时手术后发出“吱吱”声,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猴子的苏醒和发声 , 使得这场实验被认为是“成功”的 。 但不幸的是 , 试验猴很快出现身体功能的异常 , 据推测很有可能是神经连接不当所引起 。 为避免它继续受苦 , 科学家们决定当晚就让它安静地离去 。
虽然结果有遗憾 , 但国外知名外科医生卡纳维罗教授却对此表示肯定 , 他认为这起码说明了换头的潜力 , 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意义 。 几乎同时 , 外界也对此表示质疑 , 他们认为如果“换头”可行的话 , 那么现有的道德公俗等将遭到破坏 。
其实这种类型的尝试并非个例 , 为了活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数字 , 不少人采用“偏门”的方法 , 例如泡在零下196度的液氮里 。 同样可惜的是 , 率先参与人体冷冻的人依然在沉睡 , 至今已经过去50多年 , 而且科学家们还未找到唤醒他的方法 。
花7000万“换头”的猴子,18小时手术后发出“吱吱”声,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对于换头和人体冷冻来说 , 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 多数科学家还是采用更加主流的科研方式 。 哈佛老龄研究、遗传学教授戴维就提出自己的观点 , 他表示即便为了更好地存活 , 也不需要如此大费周折 。 他在2013年的一项小鼠实验中发现 , 给予辅酶I(“wLnad”核心物质)后 , 实验物的生命质量及长度等要比同类表现更好 。
根据知名生科企“莱特维健”团队介绍 , 基于东京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高校的后续实验可以发现 , 该物质对于骨骼、端粒等老龄指标也很友好 , 并且得到平均年龄延展五分之一的结果 , 此外 , 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的戴维教授亲身尝试 , 经检测发现生理年龄和壮年时期相当 。 在诸多实验数据的支撑下 , 高净值人群通过京-东等主流网站触达“wLnad” , 甚至港富李嘉诚等也成为该类物质忠实的拥趸 。
花7000万“换头”的猴子,18小时手术后发出“吱吱”声,结果怎样?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以色列科学家也发现“高压吸氧”的实验表现:60多岁的老人经过3个月的高压吸氧后 , 生理年龄平均比之前缩减25年 。 目前 , 贾斯汀·比伯等高净值人群已经将高压氧舱当成“卧室” , 而国内在上海等地虽然也出现“O2ARK”氧舱的身影 , 但是使用门槛比较高 。
就目前来说 , “wLnad”、高压氧舱等成为益年领域的科技落地 , 但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 我们肯定能看到未来会有更多新技术及成果的问世 , 甚至换头、人体冷冻也变得寻常 。 这就好比 , 我们现在所处的科技高度 , 放在古人时期他们也同样难以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