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亲兄弟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为什么对他很有好感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 , 一个男婴在紫禁城永和宫呱呱降生 , 康熙给他起名胤禛 。 这个孩子 , 就是日后的雍正皇帝 。 由于康熙皇帝子嗣众多 , 加之胤禛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并不受康熙宠爱 , 在后宫身份低微 , 按照当时“子以母贵”的传统 , 胤禛幼年时虽然贵为皇子 , 但在众多兄弟姊妹中并不起眼 , 并未赢得康熙太多的关注 。
雍正皇帝:亲兄弟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为什么对他很有好感
文章图片
胤禛成年后 , 一直保持着低调谨慎的处事风格 , 不事张扬 , 不好交游 , 只是默默地去做好父皇交代的每一件差事 。 康熙晚年 , 皇子之间争夺皇太子位置的斗争日趋激烈 , 最有希望的几个候选人 , 分别是皇次子胤礽、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 , 而在朝野影响力一般的胤禛 , 貌似根本不在候选人范围之内 。
雍正皇帝:亲兄弟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为什么对他很有好感
文章图片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 , 随着康熙的辞世 , 皇位继承人之争迅速进入白热化状态 。 让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 , 康熙遗诏中确定的继承人 , 最热门的胤礽、胤禩、胤禵全部落选 , 默默无闻的胤禛却获得了大清皇权 。 这样突兀的结果 , 让绝大部分人都始料未及 , 因此雍正登基 , 一直被视为清朝著名疑案之一 。
在清朝十二帝中 , 雍正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 。 雍正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 就是他的性格中存在着反差极大的两面性 ,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 , 会对雍正做出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 。 他的亲兄弟 , 视他为洪水猛兽 。 恨之入骨 , 而天下百姓对雍正的却赞不绝口 , 感恩不尽 。
雍正皇帝:亲兄弟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为什么对他很有好感
文章图片
雍正登基后 , 为了发泄对这些竞争对手的仇恨与不满 , 同时为了防止他们东山再起 , 彻底消除威胁皇权的不安定因素 , 才会抛开骨肉之情 , 对亲兄弟们痛下杀手 , 胤祉、胤禩、胤瑭、胤峨等人 , 先后被他撤职罢免、剥夺王爵、甚至圈禁至死 。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 , 这种现象非常常见 , 不独雍正会这么干 , 一代明君李世民也曾在玄武门之变中对亲兄弟痛下杀手 。 这是皇权社会的通病 , 并非某个人的过错 。
雍正皇帝:亲兄弟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为什么对他很有好感】而另一方面 , 雍正却堪称清朝对待老百姓最好的皇帝 。 雍正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 , 在改善百姓境遇、减轻百姓负担方面 , 做了很多实事 。 第一件事就是实行赋税改革 , 推行“摊丁入亩” , 改变沿袭几千年按人丁、地亩征收赋税的体制 , 转变为按照实际地亩面积征税 。 这样一来 , 土地多了税多 , 土地少了税少 , 良田千顷的地主豪绅必须多交赋税 , 而少地无地的贫苦农民则可以少交或者不交 , 极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
雍正皇帝:亲兄弟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为什么对他很有好感
文章图片
第二件事是废除“贱民” , 豁除“贱籍” 。 所谓“贱民”和“贱籍” , 是古代遗留下来一种丑陋社会现象 。 当时各省都有一些特殊人群 , 如北方的“乐户” , 南方的“惰民”“疍户”“九姓鱼户”“世仆、伴当”等 。
雍正皇帝:亲兄弟对他恨之入骨,老百姓为什么对他很有好感
文章图片
第三件事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 雍正下令取消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 , 他们也必须和平民百姓一样 , 向国家缴纳赋税 , 承担徭役兵役 。 雍正这一举措 , 对促进社会平等、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国库收入 , 都有着积极意义 , 可谓益处良多 , 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