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她们的厨房,是家的味道,有生活的滋味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她们的厨房,是家的味道,有生活的滋味
文章图片
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 , 不过如此 。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她们的厨房,是家的味道,有生活的滋味
文章图片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日
欢迎来到“新浪微博”APP
搜索并关注
@安徽团省委
#和团团一起聊青春#
新年的餐桌通常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主战场 。
难得团聚的日子里 , 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母亲们 , 把她们的欢喜与忧愁、悲苦和旷达全部焖在那间小小的厨房里 , 熬成属于她们自己的故事 , 在平淡而漫长的岁月里细细品尝 。
01
祖母的凉拌菜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她们的厨房,是家的味道,有生活的滋味
文章图片
退休前 , 祖母是钢厂的高级工程师 。
在工厂岗位上雷厉风行的她 , 烹饪效率也毫不马虎 , 遇上节日聚餐 , 面对闹哄哄一大家子人 , 她总能手脚麻利地端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
餐桌上最受欢迎的总是那盘凉拌菜 。
儿女们从小吃到大 , 自己成了家 , 就带着孙子辈儿一起吃 , 然后交口称赞 。
这道菜的工序并不繁琐 , 却是一家人最宝贵的情感记忆 。
儿女们常说 , 可以没有鸡 , 也可以没有鱼 , 随便什么菜都可以没有 , 唯独不能没了它 。
与祖母相比 , 祖父就逊色很多 。 他生在河南 , 唯一会做的两样餐食就是豆子稀饭和烩面片——然而手艺始终是生疏的 , 祖母总说“豆子熬不熟 , 是在锅里活生生焖熟的” , 也从未给过这两道菜好脸色 。
吵吵闹闹里 , 祖父和祖母的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
祖父晚年卧病在床 , 团聚饭桌上的菜变得清淡养人 , 凉拌菜的酸辣味也轻了不少 。
那场年夜饭 , 祖父吃得开心 , 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着 , 觉得宁静而快乐 。
祖父病逝之后 , 祖母像只乍然停转的陀螺 , 觉得“没有什么事可以做了” 。
又到一年春节 , 祖母不再做年夜饭了 , 由三个儿女轮流接她去家里吃饭来替代 。
当年的“严母本色”随着年纪增长逐渐消失 , 对于儿女们参差不齐的烹饪手艺 , 祖母“照单全收” , 给了一水儿的好评价 。 不管是小女儿的辣子鸡丁还是二儿子的豆腐都要夸 , 祖母转变的背后是被岁月打磨后的坦然和平和 。
祖母的饭量好 , 睡眠也尚可 , 年逾八十 , 走起路来仍是脚下生风 , 出门总被人夸气色好、身体棒 。 儿女们都说 , 这是全家的福气 。
今年除夕 , 祖母在二儿子家吃年夜饭 。 餐桌的一角 , 摆着一道熟悉的凉拌菜 , 红绿交织 , 辣油鲜亮 , 仍是旧时模样 。
02
母亲想吃甑糕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她们的厨房,是家的味道,有生活的滋味
文章图片
今年母亲调回了家乡工作 。 她最想吃的还是甑糕 。
母亲外派的城市位于海滨 , 人们喜吃海鲜 , 母亲体质敏感不能多吃 , 只能与合租的同事一起 , 在家炒几个家常小菜 , 工作繁忙时只能靠外卖救急 。
久而久之 , 吃不到家乡美食 , 更觉得日子枯燥疲倦 , 思乡之情也愈发浓烈 。
回到家后 , 她便拉着我出去找甑糕 。
可惜 , 春节临近 , 集市上买甑糕的摊主已经回家过年去了 。
我记得那家甑糕摊 。
小的时候 , 家里经济拮据 , 父母带着我住在集市尽头的一个老旧家属院中 。
每逢周五周日 , 人们就来赶集 , 一个摊位挨着一个摊位 , 多是推一辆破旧三轮 , 或是铺一张塑料布在地上 , 把商品码在上面供人挑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