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董家鸿: 精准医疗助力我国慢性乙肝防治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 , 今年的主题是“了解肝炎 , 立刻行动” 。 当前 , 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 , 疾病负担较重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 , 慢性乙肝患者只有及时进行精准的抗病毒治疗 , 才能有效延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进程 。
慢乙可致肝癌肝硬化 防治并发症关键是“精准”
肝炎是全球性的流行病 ,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 全球有2.4亿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 每年有超过68.6万人死于由乙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 。 在我国 , 慢性乙肝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 。 董家鸿表示 , 肝脏的解剖、生理和病理非常复杂 , 治疗肝病要在系统研究病因、病理和分子特征的基础上 , 运用精准医疗手段 ,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据了解 , 董家鸿于2006年在国际上提出了“精准外科”理念并应用于肝胆外科临床实践 , 在担任清华长庚医院院长时 , 也在医院全面推行“精准医疗”的理念 。 如何理解“精准医疗”?对此 , 董家鸿表示:“精准医疗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医疗方法集成应用于疾病的预防 , 诊断、干预和康复 , 根据每个病患的病情 , 正确选择并精确运用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
董家鸿指出 , 在我国60%的肝硬化和80%的肝细胞癌是由乙肝病毒引起 。 “已有研究证明 , 通过精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 可以延缓乙肝病毒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并发症的进程 。 ”他介绍 , 在对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 , 清华长庚医院已经常规性地应用基因组学技术来分析患者所携带的肝炎病毒的分型和基因亚型 , 并结合病患的药物敏感和耐药性 , 为患者选择更有效的、副作用更低的抗病毒药物 , 通过精准的药物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董家鸿也表示 , 在治疗乙肝患者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时 , 同样离不开精准医疗手段 , “比如 , 针对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射频消融、介入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 。 医生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 , 运用影像学、病理学、基因组学等手段 , 研究肝细胞癌所侵袭的范围、生物学特性 , 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手段 , 这也是精准医疗理念和范式的体现 。 ”
董家鸿在今年作为亚太肝胆胰协会专家委员会核心成员参与了“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制定 。 他介绍 , 针对直径在2厘米以内的早期肝癌 , 运用射频消融可以实现原位灭活 , 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的肝癌 , 应考量其在荷瘤肝段内转移的病理特征 , 选择以肝段为本的肝切除;如果伴有严重的肝硬化且癌细胞没有转移到肝外其他部位 , 则可选择肝脏移植 。
一线抗病毒药价格降低 更多患者可获正规治疗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 , 由于缺乏认识和难以获得肝炎检测 , 全球有95%的肝炎患者不知道自己受到感染 , 而在慢性感染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中 , 20%-30%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 董家鸿表示 , 慢性乙肝患者可以使用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在内的药物进行治疗 , 能延缓肝硬化进程 , 降低肝癌发病率 , 提高长期存活率 。
目前 , 市面上的抗病毒药物有很多种 , 不同品种之前的疗效、价格差别很大 。 董家鸿介绍:“国产抗病毒药物的每月药品费用大概是400元 , 由于价格相对较低 , 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 。 世卫组织和我国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慢性乙肝的口服药物是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 特点是强效、低耐药、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 在国外 , 替诺福韦酯在患者哺乳期都不是禁忌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