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护心有“道”,ICDCRT-D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

近年来 , 有关心脏性猝死的事件并不鲜见 , 引发了人们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度关注 。
猝死究竟是怎么回事?高危人群都是谁?该去哪儿做预防性的筛查?哪些指标明确指向了猝死风险?如何有效杜绝猝死的发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彭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褚松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志军专程走进了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的直播间给大家答疑解惑 , 为大家勾画出了一幅从预警到诊疗、警惕、预防的“心脏性猝死预防患者路线图”:
1.高危人群自我筛查 。
病史:猝死家族史、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症状:晕厥、黑蒙、心悸、心慌、胸闷 。
2.前往三甲医院专业诊疗 。
无心脏疾病 , 社区医院基础检查;有相关病史 , 立即前往三甲医院全面检查和诊断 。
3.挂号心内科全面检查 。
【心功能|护心有“道”,ICDCRT-D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重点评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关注运动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心率变异性等 。
4.重点关注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值 。
心脏红绿灯指标:绿灯 , EF值≥50%--心脏状态良好;黄灯 , 40%<EF值<50%--猝死风险升高;红灯 , EF值≤40%--心脏在罢工边缘 。
5.遵医嘱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有效预防猝死 。
高危人群3个月内心内科复查 , 评估猝死风险;无症状人群每年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射血分数降低 , 植入ICD预防心脏猝死 。
心脏性猝死可以预防 , 高危人群应及早安装ICD/CRT-D
造成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恶性的心律失常、结构性的心脏疾病等 。 因此如果有眼前发黑、晕厥症状的患者 , 首选去心内科就诊 , 可以进行包括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等基础筛查项目 。 心脏性猝死的可怕之处在于有的患者没有症状、没有征兆 , 甚至进展到心衰都没有表现出不适 , 这类高危人群是最难找的 , 也是突发猝死风险最高的 。 一般男性40岁 , 女性45岁 , 建议每年做一次心电图 。 如果普通心电图有心肌缺血、ST-T改变这样的字样 , 则需留意 , 并进一步检查有没有冠心病 , 有必要时可以做冠脉CTA或者冠脉造影 。 建议体检时再增加一个超声心电图 , 必要时做一个动态心电图 , 目的就是用多种检查方法筛出无症状的心脏病高危人群 , 进行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 , 采取有针对性诊治 。
心脏性猝死是可以预防的 , 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心脏射血分数过低者、心力衰竭患者、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经发生过心脏性猝死者、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者等高危人群 , 更需格外注意 。
得益于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 , 目前临床中已有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式装置 , 例如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 ICD是一种能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 , 可以24小时检测和保护心脏 , 用于预防心脏性猝死 。 其主要功能包括:1.分析和诊断心律失常;2.针对多种心律失常发放不同的治疗 , 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转复、高能量电击除颤及抗心动过缓起搏等治疗功能;3.信息存储记忆功能 , ICD能将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自动记录下来 , 供医生复查时参考 , 帮助医生了解病情 , 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 。
同时 , 针对心衰合并心脏性猝死高风险的患者 , 临床中可通过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治疗 。 CRT-D在改善左右心室不同步症状的同时 , 还具有除颤功能 , 把治疗心衰和预防猝死合二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