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
过年合家欢聚,就会有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的时候,对于一些医学生来说,有时就会变成家庭医生问诊现场,“我这个腰痛头痛……”,“我上次那个体检报告……”,其中比较受关注的就是血脂异常的问题,不难注意到的是,即使是比较年轻的人都已经开始面临血脂的烦恼了。
这些年,大家常提到肥胖青少年化,癌症年轻化的趋势,其实,高血脂也悄无声息地发生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只是相比于中老年人,发现率和受到的重视程度都更低得多。
一项调查显示,45.2%青年人抵触体检,调侃着“只要不体检,我就没生病”,害怕面对体检报告上身体各种异常指标,拿“年轻就是资本”来自我安慰。
但事实就是,现今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强度之下,越来越多人年纪轻轻体检报告就不忍直视,其中最容易出问题一项指标可能就是血脂。
根据美国NAHANES(国家营养健康调查队列)的数据,在既往没有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18-39岁年轻人中,27%人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3.36mmol/L,9%的超过4.14mmol/L,且有大约一半的年轻人从未检测过血脂水平,相比之下,40-74岁中老年人的血脂检测率可达到86%。在中国,也有五分之一的年轻人血脂异常。
当年轻人拿到一份异常的血脂化验单,应该都会疑问:我这么年轻,需要降脂治疗吗?
从AHA/ACC的血脂管理指南上看,指南对于40-75岁人群的ASCVD风险评估于分层,以及是否接受他汀一级预防治疗都提供了比较详尽建议,但小于40岁的中青年人群仅仅在非常高危的情况下才推荐使用药物降脂治疗——原发性LDL-C升高≥190 mg/dl (4.91mmol/L)。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0岁是一个阈值”——既往无论是指南如AHA/ACC血脂管理指南、经典心血管风险评分如Pooled Cohort Equations (PCEs)、Framingham评分等,还是大型的他汀用作一级预防长期临床试验,关注的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当定义心血管风险时,往往以10年作为一个期限,所以通常40岁以下人群的10年心血管风险相对较低。这似乎传达出一种错误的信号——早期干预高脂血症不是一件要紧事。
但是,LDL-C升高带来的ASCVD风险是有累积效应的,许多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开始于青年时期,往后在中老年时期逐渐进展到临床表现为ASCVD,传统指南只关注10年风险而忽视了早期干预对年轻人群的潜在长期获益。
文章插图
在上图这篇JACC的文章中,研究者以40岁作为一个年龄节点,40岁以前为“观察窗”,40岁后的16年长期随访作为“预测窗”,用复杂的统计模型来计算18-40岁人群的LDL-C累积暴露量(mg/dlyears),表示为LDL-C随年龄变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其与CVD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文章插图
结果发现,40岁以前的LDL-C的累积暴露37量以及暴露随时间变化的模式与40岁以后的CVD风险独立相关,曲线下面积即LDL-C累积暴露量越大,CVD风险越高,且累积越是发生在早期,越是比后期累积相同暴露量带来更大风险。
这个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两个主要的临床启发:
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会显著受到成年早期LDL-C水平升高的影响;
越早期的LDL-C累积暴露,带来的风险增量越大——早期降脂可能比人到中年,各种危险因素评估达到标准再干预,效果更好。
- 鹌鹑蛋竟是一味中药,这样吃,治头昏耳鸣,好处太多了!
- 医保|罕见病纳入医保,有患儿百万药费降至5万
- 剧毒|形似杭州人常煲的草药!别碰,有剧毒
- 安眠药|?得了乙肝,多久进行一次复查?需要做哪些项目?医生给你科普
- 中药|血虚、面色暗,血瘀还有斑,2味中药,活血消瘀,恢复面色红润!
- 肉桂|上热下寒?只需一味药,将你体内的火气化为元气,不妨来了解一下
- 吃药预防血栓,皮肤出现了淤青,需要停药吗?
- 牙痛|乱服止痛药,严重可致死!
- 药物|想靠药物实现好梦安眠?这9个知识务必了解
- 特效药|用上特效药,“海绵宝贝”重获“掌控”人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