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当代人的社交红码( 二 )


1981年 , 沃伦携手当时还是研究生的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 , 开始顺着这个猜想进行观察和实验 , 并于1982年提出相关假说 。
不过这项研究没有受到重视 , 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没有细菌能在强酸性的胃液中存活 。
为了证明他们的猜想 , 32岁、正值壮年的马歇尔决定用自己做实验品 。 在确定自己原本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 , 他将一杯该细菌的培养液一饮而尽 。
“尝起来也没那么糟 。 培养基味儿很猛 , 特有肉味儿 。 ”
有几个人敢“干”掉一杯细菌培养液?/图虫创意
喝下这杯幽门螺旋杆菌的5天后 , 马歇尔“如愿以偿”地患上了急性胃炎 , 并出现了恶心、呕吐和胃部疼痛的症状 。
经过一系列后续研究 , 幽门螺杆菌和胃病之间的关联终于得以确定 , 这个发现也打破了人们对细菌的认知 。
2005年10月 , 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其革命性的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随后的数年间 ,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科普越来越多 , 人们逐渐发现 , 过去我们对各种胃病可能存在误解 。
食物的冷热、酸碱 , 进食的习惯 , 或许都不是导致胃部疾病最主要的原因 , 而治疗幽门螺杆旋菌感染 , 能够有效预防胃癌 。
如今 , 对幽门螺杆旋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正在逐步推进中 。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指出 , 对家庭中所有成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 。
治疗:一场抗生素“大轰炸”
李婷也成为了筛查大军中的一员 。
2019年8月 , 李婷在一次体检中进行了C14呼气试验 。 她被要求空腹时吞服1粒胶囊 , 等待15—25分钟后 , 对着集气卡或集气瓶缓慢吹气3分钟——检测过程非常简单 。
C14和C13呼气试验是尿素呼气试验(UBT)的一种 , 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检验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 除了呼气外 , 还可以用血清、粪便等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 /小红书@艺高人胆不大
几天后 , 体检报告的结果显示阳性 , 幽门螺旋杆旋菌感染 。
拿到结果的李婷甚至有些开心——她已经看了不少幽门螺杆菌的资料 , 知道了“标准”的治疗方法分为三联疗法、四联疗法 , 按照网上的方法吃药就行了 。
接下来就是一场抗生素“大轰炸” 。 简单来说 , 感染者需要一次性吃3—4种药 , 连吃14天 , 药品包括各种抗生素、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以及保护胃黏膜的铋剂 。
网络流传的药物表 。 /网络图片
经历过的人都会对这个过程印象深刻:十几盒药能堆成高高一摞 , 每天抗生素的苦味都在舌头上久久不能消散 , 往往还伴随着恶心、反胃的感觉……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就像经历一次“药物大轰炸” 。 /小红书@露露露伦伦儿
不过14天后 , 李婷的“自我治疗”以失败告终 , 她还是走进了医院的消化内科门诊 。 医生告诉她 , 抗生素有耐药性 , 考虑到各个地区的优势菌种和患者长期的用药习惯 , 选择的抗生素种类也有偏重 。
“现在只能更换抗生素 , 你过段时间再来看看吧 。 ”
后来 , 李婷在医生的指导下顺利“转阴” , 告别幽门螺旋杆菌 。 在分享这次曲折的经历时 , 她不止一次地强调:一定要去看医生 。
不只李婷 , 由于治疗所用的药物较为固定 , 不少人都会根据网上的信息擅自吃药 。
消化内科医生魏玮告诉新周刊记者 , 任何处方药都不推荐绕过医生自行使用 , 尽管可能医生评估过之后也是这么去用 , 但“看医生”这一步仍然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