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匠到中医界学术巨匠:刘献琳教授,用中医经典治愈现代疾病

【从教书匠到中医界学术巨匠:刘献琳教授,用中医经典治愈现代疾病】从教书匠到中医界学术巨匠:刘献琳教授,用中医经典治愈现代疾病

文章图片

从教书匠到中医界学术巨匠:刘献琳教授,用中医经典治愈现代疾病

文章图片


刘献琳 , 是山东曹县人 , 出生于1928年 , 卒于2000年 。 他成长于中医世家 , 在1946年进入山东省第一临时师范学校学习 , 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
因喜爱中医 , 便于1949年决定弃文从医 , 辞去工作后 , 拜入名医李光济门下学医 。 一边侍诊于恩师身侧 , 一边朝夕苦读 , 习得老师真传 。
独立应诊后 , 因其医术精湛 , 不久便以擅治杂病而声名大振 。

1958年 , 刘献琳又专门到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进修深造 。 从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山东中医学院 , 担任了附院内科副主任 , 和内科教研室、金匮教研室的主任 。
刘献琳强调想要精通中医医理 , 就要从四大中医经典学起 , 用“诵、解、别、明、彰”方法来学习 。
“诵”即背诵 , 这是中医的“看家本领” , 只有将经典条文背熟于胸 , 到了临证时才能触机而发 , 这是一件终身受益的事 。
为了便于学生们背诵 , 刘献琳教授专门将《金匮要略》精选出重点条文213条 , 印成袖珍版本 , 方便学生们随身携带背诵 。

“解”即通晓理解 , 对于书中知识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还得知其所以然 。
“别”即辨别区分 。 遇到问题不要轻易放过 , 要向师友们求教 , 或是通过研讨各家注释来启迪思路 。
“明”即学习致用 , 要能解决问题 。
“彰”就是要善于总结学习 , 推陈出新 。

刘献琳教授非常善于学习 , 他随身都会携带着小本子 , 对每一个病例都详细记录下来 , 没事就翻看 , 不断反思 , 精进自己的医术 。
刘献琳教授虽是中医但从不排斥西医 , 他认为只有中西医结合 , 取长补短 , 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
刘献琳教授医风亮洁 , 他从不会敷衍自己的病人 , 遇到疗效不佳的人 , 他会反复推敲 , 然后及时改正 。
如果遇到自己少见的病症 , 他也决不草率 , 而是向有专长的医生请教 , 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豁达胸襟非常让人敬佩 。
因为刘教授治疗杂病 , 怪病效果显著 , 所以他的门诊量非常大 , 但刘教授总会一视同仁 , 要是遇到了家境不好的病人 , 他还会在精心治疗外 , 尽量开简、便、廉、验的药方为病人减轻经济负担 。

刘献琳教授写作有《中医内科学》、《金匮要略语释》、《温病条辨语释》等专业书籍 , 虽然每本书都不算很厚 , 但是非常简明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