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古奇方,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瘀血没有了,百病也就消散了

一个千古奇方,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瘀血没有了,百病也就消散了

文章图片

一个千古奇方,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瘀血没有了,百病也就消散了

人们常说 , 女人“如花似玉” , 所以 , 便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句 , 也有了“班花”、“校花”等名称的由来 。 然而 , 在中医看来 , 有一味中药 , 可以真正意义上称得上“女人花” 。 它就是被医圣张仲景记载在《金匮要略》中的“红蓝花” 。 所谓红蓝花 , 其实就是现在人们都十分熟悉的红花 , 尤其是很多人常用的足浴包 , 都含有红花这味中药 。 红花之妙 , 妙在调和人体气血 , 诚如明代的《本草蒙筌》所说 , “惟入血分 , 专治女科” 。 因此 , 它又被誉为“女人之花”、“妇人之友” 。

【一个千古奇方,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瘀血没有了,百病也就消散了】对于红花的妙用 , 《金匮要略》记载 , “妇人六十二种风 , 及腹中血气刺痛 , 红蓝花酒主之” , 也就是说 , 按照医圣张仲景的原意 , 这个红蓝花酒是可以用于治疗女性的一切风证以及血气刺痛等疾病 , 而这个红蓝花酒的药物组成也十分简单 , 全方由“红蓝花一两”、“酒一大升”两味中药组成 。 具体使用方法 , 是用一大升酒煎煮红花 , 将酒煎至一半的时候 , 去火待温 , 顿服煎好的红蓝花酒药汁一半 , 如果服用之后 , 风证、痛证没有停止 , 再将剩下的一般顿服 。

红花这样一味奇妙的中药 , 在中医典籍里 , 首出《金匮要略》 , 但却也因此受到后世医家的质疑 , 认为“疑非仲景方” , 最主要的是原因是 , 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这些古老的本草典籍中未曾记载 , 直到唐代《新修本草》中才被零星记载 , 之后到《开宝本草》才算正式出道 。 但实际上 , 早在西晋博物学家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 , “张骞得种于西域 , 今魏地亦种之” , 这就说明 , 红花这味中药 , 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入主中原” , 而且在曹魏时期得到广泛种植 。 而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 , 一个在西汉就出现过的中药 , 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使用 , 咋能还“疑非仲景方”呢?
医圣张仲景传下红蓝花酒 , 主要是用于治疗女性的风证与痛证的 , 虽然后世医家对此争议不断 , 但是对于全方的配伍奥义 , 却一直都在不断深入研究 。 比如清代名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说 , “红蓝花行血而破瘀 , 黄酒温经而散滞” 。 不过 , 对于红蓝花酒的配伍秘诀 , 研究的最为透彻 , 可能还当属清代医学家李彣 , 他在《金匮要略广注》中这样说道 , “肝虚则血燥 , 内自生风 , 所谓‘风气通于肝’也” , 因此用红蓝花 , “红蓝花色红 , 通行血脉;又味辛以润之 , 能活血润燥 , 乃‘治风先养血 , 血生风自灭’之意”;“腹中刺痛 , 乃血气不利使然 , 所谓‘通则不痛 , 痛则不通’也” , 所以用酒煎 , 以起到 “顺气行血” 。

红蓝花酒全方也就仅仅两味中药 , 一个红花 , 一个酒 。 别人是“你有故事我有酒” , 张仲景是“我有红花你有酒”;曹操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 张仲景是“红花煎酒治百病” 。 对于红花的妙用 , 明代医学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指出 , 女性“临产诸证” , “非红花不能治”;女性“产后诸证” , “非红花不能定”;无论男女 , “气血不和之证” , “非红花不能调” 。 所以说 , 红花一药 , 堪称奇妙 , 也难怪张仲景会在百花丛中选择红花的 。 对于红花的作用 , 清代名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说到 , 红花具有“活血行瘀 , 润燥止痛”的作用 , 但最厉害的还不是这两点 , “最能疏木而清风” , 对于红花的临床主治 , 黄元御表示 , 红花主要可以用来“通经脉 , 消胕肿 , 下胎衣 , 开喉闭 , 苏血晕 , 吹聍耳” 。
红花一药 , 实际上不仅仅只是用于女性疾病 , 它可以说是一味可以横扫百病的经典良药 , 尤其是现代药理对它的深入研究 , 更是让红花成为家喻户晓的神仙中药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红花对于女性来说 , 具有兴奋子宫和激素样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 , 红花具有抗血栓形成 , 兴奋心脏 , 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和微循环;抗心肌缺血;抗肿瘤;抗缺血损伤及抗纤维化作用;降血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保护神经细胞;保护脑组织;抗氧化及耐缺氧[1
等药理作用 。 而黄酒虽然历代研究的比较少 , 但它从传统中药的角度来说 , 具有活血化瘀 , 祛风止痛 , 补益气血 , 温经散寒 , 行药势 , 炮制中药等作用[2
。 而且 , 现代研究发现 , 适量饮用黄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具有一定的效果[3
。 这也说明 , 红花配酒 , 百病没有 。

后世医家对于红蓝花酒这个经典名方 , 也做过深入研究 , 虽然药理研究不够深入 , 只是做过抗炎镇痛的研究[4
, 但依然无法阻挡它在临床中的真正实力 。 有医者将红蓝花酒用于治疗虚、寒、湿、瘀所致的心悸 , 心电图提示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者 , 疗效满意[5
。 除此之外 , 红蓝花酒可用于治疗胎死腹中 , 胎衣不下 , 急慢性肌肉劳损 , 砸伤、扭伤所致的皮下充血肿胀 , 褥疮 , 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 , 荨麻疹 , 痛经等疾病[6
。 另外 , 还有医者研究发现 , 红蓝花酒可有效降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率 , 促进患者术后宫腔恢复质量 , 且安全性高[7

红蓝花酒作为医圣张仲景传承下来的千古奇方 , 活血化瘀、祛瘀止痛 , 方药对证 , 瘀血没有了 , 百病也就消散了 。 但是后世医家却对它质疑了千百年 , 直到清代名医王清任的“活血化瘀”之法 , 以及“桃仁红花”药对横扫百病之后 , 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医圣张仲景的伟大 , 因为活血化瘀的真正鼻祖 , 以及“桃仁红花”二药的奇妙用法 , 都是出自医圣张仲景 。 而医圣张仲景传下的红蓝花酒 , 在现代已经逐渐被医家所重视 , 但仍嫌不够 , 仍需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和探索 。 不过 , 需要注意的是 , 红蓝花酒虽然可以横扫风证和痛证 , 以及气血瘀滞所致的百病丛生 , 但也有不适宜人群 。 一般来说 , 孕妇不宜使用 。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1.
[2
王永兴.试论黄酒的药用[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 1995 , 19(6):7-8.
[3
李新月 , 董燕 , 张卫 , 等.浅述黄酒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 2022 , (10):116-123.
[4
苗明三.对红蓝花酒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 , 1997 , 12(4):26-27.
[5
刘茂林 , 李玉香 , 刘明.红蓝花酒治疗心动过缓心律不齐36例[J
.河南中医药学刊 , 1996 , 11(2):37-38.
[6
陈纪藩.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1.
[7
黄琼 , 王东芳 , 吴媛媛 , 等.红蓝花酒用于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J
.当代临床医刊 , 2022 , 35(6):3-4.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 。 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 , 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 , 未经授权 , 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