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感觉身体被掏空,你的肾还好吗?( 二 )


慢性肾脏病的特点是呈进展性的 , 但在早期甚或中期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 , 有些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肾脏病 , 或知道自己肾脏有问题 , 因没什么症状拒绝遵医嘱就医 , 等有明显症状再来就诊 , 可能已进入尿毒症 , 必须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才能得以长期生存 。
鉴此 , 自2006年起 , 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倡议 , 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 , 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必须警惕的是 , 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慢性病可能引起肾脏病 , 而肾脏损害又可以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等全身多系统疾病 。 在血压长期偏高或血糖长期偏高 , 血脂过高的情况下 , 会导致肾脏的血管发生硬化、狭窄甚至堵塞 , 不能过滤血液 , 也就是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 , 那么肾脏排出体内毒素减少 , 毒素在体内不断堆积 , 肾脏功能逐渐衰竭 , 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 肾脏病早期就出现高血压 , 后期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律失常、加速动脉硬化及血管钙化 。
此外 , 平时应用的很多药物都能引起肾功能减退 , 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 如索米痛、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消炎药 , 长期大剂量应用 , 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头孢噻吩、阿昔洛韦、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类或抗病毒类药物 , 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抗胃酸药物 , 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 , 长期应用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蛇毒、生鱼胆、蜂毒等动物类 , 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 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 , 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肾脏损害 。
老年人发生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 。 喻晓东解释 , 在35—40岁以后 , 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GFR)每年下降约1mL/min/1.73m2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伴随疾病也在增多 ,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等 , 造成一定的肾损伤;而且老年人用药种类多、复杂 , 也可能对肾脏造成伤害 。
此外 , 以下人群会增加得尿毒症的危险 , 如家族中有肾脏疾病患者的人(如多囊肾)、做过泌尿系统手术的人、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的人、肾结石 , 体外碎石的人、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人(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长期熬夜、喝碳酸饮料的人 。
由此可见 , 肾脏受到损害的机会是多方面的 , 病因复杂 , 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进行的 。 专家提示 , 广大读者甚至包括非肾内科的医务工作者 , 对肾脏疾病的认识依然很匮乏 , 许多慢性病患者可能潜在性地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伤 , 但由于肾脏代偿功能很强 , 患者在早期觉察不到自己已患有肾病 , 一旦发病 , 即肾功能丧失超过50% , 往往已为时过晚 , 失去早期干预机会 , 已经从可逆性转为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 , 出现肾衰竭等悲剧 , 这样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 。 因此 , 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肾脏进行保护和检查 , 最忌讳病急乱投医、到处找偏方、相信各种神药 , 或是漠不关心、数年不复查 。
积极预防 , 远离肾病
当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 , 说明肾脏这台“机器”的功能出现了故障 。
肾不好 , 首先在尿液上有所体现 , 当尿像啤酒泡沫一样 , 且经久不散 , 有可能是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当尿颜色出现变化 , 尿色像浓茶或洗肉水时 , 就是血尿的信号;正常人一般一天排出1500~2500毫升尿 , 起夜0~1次 , 尿量过多或过少 , 起夜次数增多都是异常的 , 需要进一步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