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调整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有风险吗?专家解读

日前 ,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 轻型病例不再需要住院治疗 , 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中核酸检测CT值由40调整至35 , 出院后“14天隔离管理”改为“7天居家健康监测”……种种措施调整 , 引起了广泛关注 。
17日 , 全程参与方案修订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就此进行解读 。
采访人员 :面对目前国内多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疫情形势 , 此时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 有何意义?
蒋荣猛 : 诊疗方案的修订动议很早 , 第八版修订方案是去年4月发布的 , 期间全球的疫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先后在全世界流行 。 去年11月26日 , 世卫组织将奥密克戎列为VOC(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之后 , 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 , 也开始在中国部分省份流行 。
经实践观察 ,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绝大部分为无症状和轻型 , 重症率较德尔塔下降了约10倍 。 本次吉林省8000多例新冠肺炎患者中 , 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占比95% , 普通型占比4% , 重症和危重症分别只有2例 。
病毒发生了变异 , 临床表现出现了巨大变化 , 这些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特殊治疗 , 隔离观察即可 。 按照中国定点医院的设置要求 , 床护比为1:1 , 医护比为1:2.5 , 这些感染者如果集中到隔离场所隔离观察 , 将释放大量的医疗资源 。 在缩短新冠患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时间的同时 , 也将为其他疾病患者就医带来便利 。
采访人员: 第九版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中核酸检测CT值从40调整至35 , 引起广泛关注 。 本次标准调整有风险吗?
蒋荣猛: 调整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是基于科学依据作出的 。 随着对新冠病毒的深入认识 , 近2年多的研究发现 , 呼吸道标本核酸CT值大于35的恢复期感染者 , 呼吸道标本病毒培养没有培养出活病毒 , 也就是说不会向外界释放活病毒 , 不具有传染性 。 根据CT值合理调整出院标准 , 将进一步大幅度缩短患者住院、隔离时间 , 避免不必要的隔离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 。
当然 , 新版诊疗方案下调解除隔离或出院的CT值至35 , 这样的措施标准仍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 就是要避免出院恢复期患者造成家庭或社区传播 。
目前 , 我们国家仍在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总方针不变 , 在调整防治政策时 , 国家一直是审慎严谨的 。 符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感染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没有传染性 , 请大家不用担心 。
【标准|调整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有风险吗?专家解读】采访人员: 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 有公众担心 , 会不会出现在此期间“复阳”患者带来二次传播的隐患 。
蒋荣猛: “复阳”本身是一个伪命题 , 所谓的“复阳患者” , 其实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 , 如采样、试剂灵敏度等原因而未被检出核酸阳性 。
根据两年多来的实践和研究 , 对于CT值在35至40间的治愈患者 , 虽然仍能检出核酸阳性 , 但其不具备传染性 , 不会造成疫情传播的风险 。
采访人员: 根据修订方案 , 轻型病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 不用再去定点医院 。 不去医院 , 患者的确诊、分型要怎么准确完成呢?
蒋荣猛: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 新冠肺炎的诊断只要依据正常的医疗环节和临床思路来做判断即可 。 在做诊断的时候 , 要回归到根据患者病情的角度去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