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豆豉

豆豉是中国汉族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 。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 , 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 , 分解大豆蛋白质 , 达到一定程度时 , 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 , 抑制酶的活力 , 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 。豆豉的种类较多 , 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 , 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 。
豆豉 , 古代称为“幽菽” , 也叫“嗜” 。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 , 誉豆豉为“五味调和 , 需之而成” 。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 。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 , 而且用于入药 , 对它极为看重 。《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 , 都有此记载 , 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

据记载 , 豆豉的生产 , 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 , 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 , 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 , 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 , 而且传到海外 。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 , 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 , 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 。
药用价值
1.《肘后方》:伤寒有数种 , 今取一药谦 疗 。若初觉头痛 , 肉热 , 脉供 , 起一、二日 , 便作此加减葱豉汤 。葱白一虎口 , 豉一升 , 锦裹 , 以水三升 , 煮取一升 , 顿服取汗 。若不汗更作 , 加葛根三两 , 不汗更作 , 加麻黄三两 , 去节 。诸名医方皆用此 , 更有加减法甚多 。今江南人凡得时气 , 必先用此汤服之 , 往往便瘥 。
2.陶弘景中豉 , 食中之常用 , 春夏天气不和 , 蒸炒以酒渍服之 , 至佳 。暑热烦闷 , 冷水渍饮二、三升 。依康伯法 , 先以醉、酒溲蒸曝燥 , 麻油和 , 又蒸曝 , 凡三过 , 乃末椒、干姜屑合和以进食 , 胜今作油豉也 。患脚入恒将其酒浸以滓薄脚皆瘥 。好者 , 出襄阳、钱塘 , 香美而浓 , 取中心弥善也 。
3.《纲目》:豉 , 诸大豆皆可为之 , 以黑豆者入药 。有淡豉、咸豉 , 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 , 当随方法 。其豉心乃合豉时取中心者 , 非剥皮取心也 , 此说见《外台秘要》 。
4.《本经逢原》:淡豆豉 , 入发散药 , 陈者为胜 , 入涌吐药 , 新者为良 。
药性价值
【性味】性平 , 味咸 。
【归经】归肺、胃经 。
【功效】和胃 , 除烦 , 解腥毒 , 去寒热 。
宜:豆豉作为家常调味品 , 适合烹饪鱼肉时解腥调味 。豆豉又是一味中药 , 风寒感冒 , 怕冷发热 , 寒热头痛 , 鼻塞喷嚏 , 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 , 心中烦躁者宜食 。
忌:豆豉性味平和 , 诸无所忌 。
【【每日一药】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