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肝脏影像学与系统解剖( 三 )


正常肝影像学表现
1.肝脏的位置与形态 肝脏是上腹部最大实质性器官 , 位于右上中腹部 , 上方紧贴右膈下 , 外缘紧靠腹壁 , 内侧与食管、右肾及肾上腺、胃、十二指肠、胰腺等器官毗邻 , 下方与结肠紧邻 。 正常肝脏呈楔形 , 右叶厚而大 , 向左逐渐变小变薄 。 超声检查可从任意方位显示肝脏形态;CT及MRI则自横断、冠状、矢状位上显示肝脏形态 。 肝脏边缘光滑 , 棱角锐利 。
解剖|肝脏影像学与系统解剖
文章图片

解剖|肝脏影像学与系统解剖
文章图片

2.肝脏的大小 超声可以直接测量肝脏径线来评价肝脏大小 。 正常肝右叶前后径为8~10cm,最大斜径为10~14cm左叶厚度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 , 可定量检测肝脏体积 , 但较费时;通常方法是测量肝叶最大径线并计算其间比例 , 以对各叶大小进行评价 , 正常肝右/左叶前后径比值约为1. 2~1. 9,肝右/尾叶横径比例约为2~3.
3.肝叶、肝段划分 肝脏分为左叶、右叶和尾叶 。 为了适应外科学需要 , 超声、CT、MRI检查均可根据肝内血管分布特点把肝脏划分为若干肝段 。 通常以左、中、右肝静脉作为纵向划分标志 , 以门静脉左、右支主干作为横向划分标志 , 如此将肝脏划分为八个肝段 , 即尾叶为I段 , 左外上段为II段 , 左外下段为II段 , 左内段为IV段 , 右前下段为V段 , 右后下段为VI段 , 右后上段为VI段 , 右前上段为VI段 。
4.肝实质 ①超声检查 , 正常肝实质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弥漫细小点状中等回声;②CT平扫 , 正常肝实质呈均匀软组织密度 , 比脾密度高 , CT值约为55~75HU,其中的血管可表现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影;CT多期增强检查可反映肝实质的供血特点 , 即动脉期强化并不明显 , 门静脉期强化开始明显 , 于平衡期强化达到高峰;③MRI检查 , 正常肝实质信号均匀 , T,WI上呈中等信号 , 高于脾的信号 , T2WI上呈较低信号 , 明显低于脾的信号多期增强T1WI上 , 肝实质强化表现与CT相同 。
解剖|肝脏影像学与系统解剖
文章图片

解剖|肝脏影像学与系统解剖
文章图片

5.肝血管 肝动脉和门静脉由肝门进入肝内继续分成各肝叶、段血管;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形成左、中、右肝静脉 , 并于第二肝门进入下腔静脉 。 ①DSA检查 , 可以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 , 在肝内呈树枝状分布 , 走行自然 , 边缘光滑;②超声检查 , 可清楚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 , 血管壁回声较强 , 血管腔无回声;③CT检查 , 平扫时 , 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通常在表现为肝实质内条形或圆形低密度影 , 肝动脉分支则不能显示;多期增强检查 , 动脉期可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 , 表现为散在分布的线状、点状高密度影;门静脉期可见门静脉及其左右分支明显强化;平衡期左、中、右肝静脉发生强化;CTA可从多方位显示血管的全貌④MRI检查 , 较大的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由于流空效应 , 于SE序列T,WI、T2WI上都表现无信号的管状结构 , 但肝内较小的血管则因流动相关增强效应而于T2WI上呈高信号的管状结构 。 MRA可从不同方位更好地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 。
解剖|肝脏影像学与系统解剖
文章图片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 , 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 , 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 , 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