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瞭望 | 全球猪心移植第一人去世,异种器官移植攻守何从( 二 )


当前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均对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设置了限定条件 。 其中最重要的是 , 必须确保非人动物器官移植入人体内 , 对病人具有有利的风险-受益比 , 即移植后的动物器官能够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 跨物种感染和免疫排斥可得到很好解决 , 使病人受益 。 一个共识是 , 要加强对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的监管 , 对违规的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或临床应用 , 必须采取行政或司法手段加以惩处 。
据了解 , 目前我国猪心脏瓣膜已广泛应用于人体临床 , 猪角膜的临床应用已开启 , 猪胰岛和皮肤异种移植也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 猪的心脏、肾脏等大器官移植则面临更多难点 , 还处在动物实验阶段 , 涉及临床异种器官移植的相关法规并未成形 。
刘瑞爽表示 , 我国对异种器官移植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 , 但针对医学临床试验以及试验性治疗 , 还是有相应的原则性规定及伦理原则的 。 未来 , 在证实异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移植有效性、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 , 设定更加细致的程序和规则 , 对全链条、全流程进行有效监管 , 将是推动异种器官移植走向标准化的助推器 。
手术|瞭望 | 全球猪心移植第一人去世,异种器官移植攻守何从
文章图片

在云南出生的世界首只近交系克隆猪(2010年1月19日摄) 。 它的培育成功对于建立疾病动物模型、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等领域意义重大 秦晴摄/本刊
“光明的前景”
探索异种器官移植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
据不完全统计 , 全球每年约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 , 而器官捐献数量远低于需求 。 在我国 , 等待器官移植和获得器官移植的比例达到30∶1 , 每年有几十万病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 。
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手术 , 是世界上首次使用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治疗人类终末期疾病 。 这让一些因人类供体器官缺乏不得不面临死亡的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
“猪-人心脏移植手术是一场医学革命 。 ”主持培育医用供体猪的中国科学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首席专家王维教授向本刊采访人员说 , 患者的去世令人遗憾 , 但手术将为进一步的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 , 相比同种器官移植 , 异种器官移植面临异种病毒传播、受体对植入器官更严重的免疫排斥、成倍免疫抑制剂量带来的风险、植入器官功能兼容性等难点 。
对猪-人器官移植手术而言 , 猪的基因组携带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 移植到人体后可能有“毒性” 。 2015年 , 在哈佛大学从事基因组研究的青年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利用CRISPR技术 , 敲除了猪基因组中62个可能有害的基因 , 并在2017年宣布培育出世界首批不携带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猪1.0” , 解决了猪器官移植到人体内可能导致病毒传染的风险 。
另外 , 猪器官可能在患者体内引发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 。 目前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敲除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基因 , 同时插入人类免疫、凝血、炎症调节的相关基因 , 以期有效抑制异种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
周新民告诉采访人员 , 受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 按速度可分为三种:超急性排斥反应 , 发生在术后数分钟至24小时内 , 必将导致移植失败;急性排斥反应 , 发生在术后数天至数月内;慢性排斥反应 , 发生在术后数月至数年 。
周新民说 , 这次的手术 , 在术后最关键的48小时内 , 患者未发生异常 , 顺利度过了超急性排斥反应阶段 。 “似乎令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 至于判断是否发生其他排斥反应 , 则需要后续研究与详细学术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