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18至19世纪|面对迄今杀死人类最多的传染病,上海监狱如何管理患病犯人?( 三 )


陈福林1984年退役到白茅岭农场工作 。 2002年 , 白茅岭农场有20多个肺结核病犯 , 为了避免犯群中发生传染 , 农场领导决定将传染病罪犯集中关押 。 当时农场的医疗条件较差 , 社会上对结核病的认识存在误区 , 所以民警们对管理结核病犯顾虑很大 , 接下这个担子的陈福林更是犯愁 。
“结核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 , 杜绝结核病罪犯随地吐痰 , 就是防控的关键!从农场卫生所出来 , 我心里就有底了 。 ”接手管理传染病犯后 , 陈福林将控制传染源放在了首位 , 他找了20多个带盖的塑料瓶子 , 给每名病犯发了一个 , 要求他们有痰就吐瓶子里 , 并随手拧紧瓶盖;他还到农场医务所借来紫外线消毒仪 , 每周亲自对监舍进行紫外线消毒;同时 , 他定期带结核病犯去农场医院复查 , 发现有复发的病犯单独关押进行治疗 。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 陈福林所管理的结核病监组的病情稳定 , 没有新增病犯 。
本文转自:上观18至19世纪|面对迄今杀死人类最多的传染病,上海监狱如何管理患病犯人?
文章图片
2007年 , 陈福林被调到南汇监狱 , 进入集中收押结核病犯的二监区 , 他带来了自己多年的经验 。 “我们监区集中收押传染病犯 , 就应该在全局做内务卫生的标杆 。 ”陈福林说 , 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 , 每个人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不随地吐痰、勤洗手 。
但有段时间 , 陈福林看到监区楼前的草坪上经常有纸团 。 经过仔细观察 , 他发现是个别结核病罪犯为了偷懒 , 将痰吐在纸上 , 团起来随手扔到窗外 。 即使陈福林反复在罪犯中教育宣传 , 告诉他们随地吐痰的危害性 , 但这种现象仍屡禁不止 。 “我发动罪犯来监督罪犯 , 让他们人人自危 , 很快将痰吐在纸团里乱扔的现象就消失了 。 ”
同时 , 陈福林还给每个监室都发放了痰盂罐 , 每天一次喷洒消毒药水、每周两次对监舍内紫外线消毒 , 同时隔离了日常用品(如饭碗、毛巾、脸盆、茶杯)隔离 , 并对重点监舍有针对性消毒 。 这样便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对病犯而言 , 还有一件和吃饭一样的大事——吃药 。 肺结核在康复后的半年 , 必须坚持服药巩固 。 可肺结核药吃完容易反胃 , 有的犯人身体反应很大 , 就会趁队长不注意 , 偷偷把药丢掉 , 这给康复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 。 所以病犯服药时 , 拿药盒、端水杯、吞服、张口检查 , 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 必须真正做到“服药到口 , 咽下再走” 。
“有人反映 , 吃药难受 , 想吃点面食舒服一下 , 这条件我们很好满足 。 但有的人就是不听劝 , 这时候我就告诉他家人 , 他在监狱不吃药 , 出狱后结核病复发 , 会传染给你们 。 家里人一听 , 都很害怕 , 赶紧劝他好好配合治疗 , 不要害了全家 。 ”陈福林笑着说 , 这叫“见招拆招” 。
监区组建17年来 , 从未发生过一起肺结核病传染的事件 。 陈福林说:“管理传染病监区 , 和管控疫情一样 , 都要精准闭环 ,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一旦有一点漏洞 , 整个都会乱 。 世界上所有事 , 就怕‘认真’二字 , 只要认真 , 就能事半功倍 。 ”
(吴刚、杨欢、丁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