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为什么能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哈利波特为什么能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文章插图
文/紫依
今天是哈利波特首映20周年,从2001年的第一部开始,一转眼,曾经追着看电影的小伙伴们和主演一道,成为了中年人 。
仔细回想,还是怀念过去沉迷的那个魔法世界,那个有善与恶 , 还有友情和道义的故事 。
英国作家J.K.罗琳的经典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如今在豆瓣上,依旧保持着9.7的高分,成为最畅销,最受欢迎的魔幻小说 。
据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多次拒稿 , 但罗琳都没有放弃,谁能想到,一经面世就能掀起了如此高的热度 。
小说改编的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七部,豆瓣评分基本都在8分以上,绝对是个十分经典的大IP 。
J.K.罗琳是个很有意思的作者 。单看作品的风格,第一眼你一定不会觉得,那是位女性笔下写出的故事 。
但仔细斟酌,其故事本身所延伸出的温情,和人物情感内心戏码,恰恰是J.K.罗琳赠予《哈利波特》的 。
那么,这部作品为什么可以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经典?
它并不是红火一时,而是给无数人内心对这部作品向往的填充,以至于这部剧完结很久,重印依旧,一提起便会掀起人们心中的憧憬和怀念 。
在我看来,《哈利波特》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主要归根于角色设定有深刻意义,恰如其分的演员选择,还有罗琳对情节的设定惊奇又连贯 。
1、角色设定巧妙,演员选择到位
我之所以选择演员和角色一起评讲,是因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
只有演员符合,认可,理解和贯穿角色,才会将人设更深层的作用发挥出来 。
罗琳对角色的设定,非常重要和巧妙 。
除主角外的角色,依然有自己最深处 , 最细腻的表现,包括每个人物外表和性格气质的反差,是吸引大众的原因之一 。
这些设定,无疑是这部作品的加分项 。
(1)哈利·波特
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必然在还是个娃娃时,就闻名于魔法界,当然也是我们从一开始关注的角色 。
分院帽对他的评价是“充满勇气 , 也不是个傻小子,有才华,没错 , 而且渴望证明自己 。”
这也许也是罗琳想给大家展示的哈利:独立,勇敢无畏,坚定,聪明 , 一身正能量;同时也从一些细节看出,他不屈服,也有反抗 。
丹尼尔从小给人一种充满灵气的感觉,眼神笑容,瘦瘦弱弱,一眼给人留下善良的印象 。
这个男孩也算是把哈利演活了,不仅是勇敢的镜头,还有对自己父母的怀念,对死去人的怀念眼神 , 期待,不舍,留念,无助,这个充满灵气的男孩,也留在无数人的童年里 。
(2)邓布利多
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令人很有安全感的长者,会让人感觉很安心,仿佛只要有他在,哈利和霍格沃茨总会安安全全的 。
他是引导哈利一路成长的重要角色,当然,从出生就开始影视化的形象,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
【哈利波特为什么能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罗琳想展示出来的,是人生的引导者,是考虑周全,懂得懂失,拥有权利又坚守职责的这么一个形象 。
他在哈利的成长过程中 , 是重要的一部分 , 很多时候,人生需要一个像邓布利多一样的人来引导 。
对于他的死,虽说是必然,但也让人痛心和惋惜 。
在电影中,饰演邓布利多的有两位 。
我倒是觉得,前一位将意味深长,德高望重,又和蔼可亲的形象带给我们;
而后者,是一种安全感 , 信任感 , 和大局为重,也会语重心长地给哈利说,曾经的邓布利多 。
演员不管是从形象上,满头白发,和蔼可亲,还是演技上都让人称赞 。
(3)斯内普
全作品最可悲 , 可怜和可惜的角色 。
直到最后一部 , 罗琳才将斯内普这个角色展现完全 。
这个仿佛从第一部就对哈利不太友好的老师,却是将一切献给了自己最爱的人 。
他不惜成为双面,不惜背下杀害邓布利多的罪名,不惜甚至来不及解释就惨死,不惜深刻的爱,没有回应,不惜身处失去挚爱的世界,不惜被全世界误会 。
他是个情种,一生痴迷于一人 。
即便死后,不是什么好人 , 也有黑暗面 。
但也不算坏蛋,他只做保护她的事 。
他可怜,孤独,没什么朋友,没什么爱好 , 唯一信任他的人,却一定没有任何余地地死在他手上 。
要他使用 , 可能好久都没使用的那句杀人的咒语,最最信任他的人,就这样死在高塔上 。
在必须这么做以后,他也必须背负这样的罪名 。
他爱而不得,又痴情向一,离开得不美好,却是无数哈迷眼中,最最复杂难以定义的角色 。
影视化的扮演者,也是完善了我脑海中的斯内普 , 头发油油的 , 不是很在意形象,扮演者的眼神 , 还有留给我深深印象的法令纹 。
我很感谢罗琳将这个角色带到这个世界,也很感谢这位演员将他演绎 , 他引人深思,让人叹惋,承担了我在这部作品中重要的情感呈现 。
(4)海格
我一定要给海格留一个位置,我真的爱惨了这个大块头 。
第一部中把小哈利送走时,哭得稀里哗啦的海格,与自身形象极大的反差 , 以及后期的表现,罗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善良可爱的大块头形象 。
海格从三年级被伏地魔诬陷开始,就注定他可爱善良的形象 。
不过,如果我是邓布利多,我一定不将魔法石的任务交给海格 , 这个大块头实在是太容易,一不小心说漏嘴了 。
当我第一次打开百度词条,去认识海格的扮演者时,第一眼我就笑了 。
我又看见那个 , 脸上挂着让人无忧无虑的大块头了 。
罗彼·考特拉尼的笑是可以治愈人心的 , 我想也有不少哈迷,为了这个大块头一遍又一遍的回看,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欢这个演员 。
(5)韦斯莱家的双胞胎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 , 在看第一部时,对这两兄弟没什么深刻印象,只记住了他们搞笑的戏码 , 让这部剧挺欢乐的 。
但越是往后 , 你会发现这两兄弟身上乐观,阳光 , 善良并且勇敢的品质,会开大家玩笑,玩弄恶作剧,也会在魁地奇比赛中帮助哈利,也会不惜失去耳朵,死亡,去做保护大家的事情 。
他们两的存在 , 给这部作品添加了喜剧效果,又展现他们面对战役的勇敢和乐观 。
扮演者是菲尔普斯双胞胎兄弟——詹姆斯和奥利弗 。
他们的性格和韦斯莱双子很像,乐观 , 爱开玩笑 。
他们是本色出演,演出了很多人内心向往的生活态度,无拘无束 , 自由随意 。
很可爱的是,他们看书看到自己死了之后的反应,还跟旁边的人说:让我缓一会,我刚刚死了 。
这样的角色和演员的完美契合,使得他们戏份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吸粉无数 。
(6)“虫尾巴”小矮星彼得
他也是个鲜活的角色 , 也是串联这部作品的重要角色 。
他给人展现了人性阴险 , 恶毒却又怯弱的一面,罗琳更是将其特色放大化的去写 。
我想很多哈迷很难想象,这样怯弱罪恶的小矮星,是来自格兰芬多的 。
实际上,他实力并不差,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巫师 。
但由于他容易被外物影响的性格和贪生怕死的想法 , 以至于他一直追随强者,也是他愧疚于波特一家的原因 。
从形象上,放大化地呈现小人物的面貌 , 行为举止又是怯弱不堪 。
在影视化的电影选角中,扮演者也是将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
表情,举止 , 眼神 , 连说话时稍微的颤抖,都被细腻地演绎出来 , 可以说 , 扮演者对角色的剖析也是非常深刻 。
(7)哈利的姨妈姨夫
这是从第一部就印入眼帘的角色 。
我想不少读者,在看第一部时,脑海中一定可以涌现这一对夫妇,对待哈利时刻薄的眼神和表情 。
他们一家人所反映出来的,是人内心的嫉妒 。
罗琳将嫉妒放大,塑造出这样的角色,来丰富主线故事,无疑给读者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姨妈其实并不坏,当然也高兴家里出了个巫师,可嫉妒的是,并不是她,而是她不得不抚养的哈利,于是,她更是将这份嫉妒加于孩子身上 。
扮演者算是将这份嫉妒表现得淋漓尽致 。
姨妈瞪起来的眼睛,夸张的嘴形,皱起的眉头,细腻的神情,姨夫的气愤,小人 , 表哥的欺负 。
不少哈迷看的可谓是咬牙切齿,也不忘感叹一下演员到位的演技 。
除此之外,对于电影八部的拍摄 , 没有怎么更换演员,也是铸造经典的原因之一 。
通常像《魔法石》这样,开篇反响非常好的电影,观众会对于演员有固化认识 。
虽然第一部开拍时,演员年龄都还?。?但是七部以来没有怎么更换演员,让我们互相陪伴成长,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完整了我们的青春 。
哪怕是小小配角,也都原班人马陪我们长大,这是很多作品最想要的一种状态 。
2、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我一直佩服,罗琳在情节上的设定 。
情节的插入,延续,反转,仿佛是与读者一边沟通一边设计 , 这篇思路清晰惊奇,不过多赘述 , 却体现人物体现故事体现情感 。
表达的多面性,无疑丰富了故事,完整 , 巧妙地搭配,将读者心中的魔法演绎得真真切切,淋漓尽致 。
每一个奇妙的细节,都是作品想给大家带来的艺术体现,我想情节的设定 , 也是成就《哈利波特》的重要因素之一 。
从第一部开始向人们引入这个故事 , 到后来慢慢加入角色,慢慢丰富情节,不断地对过去的提及,不会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而是有很清晰的结构和思路,各种反转,让观众们的心情跟着情节的起伏而跳动 , 每部作品的结束 , 发自内心的不由得去感慨 。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个魔法世界,而罗琳将它具体呈现,让我们都沉浸在魔法里,过了把瘾 , 成了许多人童年里的白月光 。
在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让我们看见了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身上的善良和勇敢无畏,就像格兰芬多学院一样 , 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人性的贪婪和黑暗 。
前六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习生活,映射出了“哈利·波特”身上的特殊品质 。
往后的五部作品从角色情节 , 内心深处情感等不同方面,双面放大善与恶 。
情节安排,不得不牺牲的角色,会让我们感到惋惜失落,却是后来的铺垫 。
像是哈利必须没有父母,霍格沃茨必须是寄宿学校 , 必须安全 。
罗琳也曾解释道,只有哈利没有父母,他才能没有顾虑地去做那些勇敢无畏的事情;
许多环节需要夜晚,所以霍格沃茨必须是所寄宿学校,也必须安全 。
这些情节的设定都是必然的,也从最大程度上完善了这部作品 。
结语
角色,演员,情节固然重要,不过这部作品的细节,情感带动,才是它成为经典,成为一代人风靡全球的童年回忆的重要原因 。
直到现在,影院重映第一部作品时,也依旧保持很高的票房,这是真正成功的作品,让我们以及后代都认识J.K.罗琳的这部《哈利波特》 。
以此篇致敬经典,致敬童年 , 魔法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