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蛋白质和大象的长篇答复

关于蛋白质和大象的长篇答复

文章图片

关于蛋白质和大象的长篇答复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
【关于蛋白质和大象的长篇答复】以下观点仅用于学术探讨 , 不具有明确指导性建议 。
“像现代人一样思考 , 像原始人一样生活!”这里是虫博士的《异病食化论》 。
你有什么证据表明古人类饮食就是生酮饮食比例?我之前在《有关健美低体脂率、史前生酮和地中海饮食的答复》一文中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 现在把生酮和旧石器饮食相结合这是当前演化人类学结合演化医学临床实践的结果 。 如果你没有慢性病 , 蛋白质是可以高一些的 , 这并不会影响健康 。 古人类不会计算蛋白质和脂肪 , 他们只知道获取脂肪相对高的器官 , 以及在冬天不要饿肚子 。
人类学模型预测 , 在冰川期冬季 , 生活在北方的古人类 , 他们对动物脂肪热量需求为74~85% 。 大型动物含有大约50%的脂肪热量 , 人们会主动选择消费脂肪含量较高器官 。 然而 , 猎物的脂肪含量在冬季会减少 , 为了弥补脂肪热量的亏空 , 可能要通过提高蛋白质摄入和蛋白质糖异生能力来得到改善 。 鉴于在动物模型中 , 高蛋白的消耗与肝脏和肾脏的体积增大有关 ,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尼安德特人表现为胸腔下部的增大 , 还有宽大的骨盆 , 这些特化的骨骼支撑为增大的器官提供了适应性的保护 。 这些假设的结果就是 , 尼安德特人的身材已经超出了当代人的变异范围 , 这可能说明当代人的蛋白质耐受不如尼安德特人那么强 。 因此 , 目前相关学界认为人类较高的耐受宏观热量来源仍然是高等灵长类数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脂肪 , 既不是碳水化合物也不是蛋白质 。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
古人类生酮是常态 ,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狩猎后还大量生酮 , 可能他们吃了一餐脂肪和蛋白五五开的大餐后血酮降低了 , 但这并不影响他空腹生酮 。 当然 , 也有很多朋友谈到 , 吃了蛋白质较高的大餐后并没有退酮——我们的代谢可能已经适应了有酮体的存在 。
旧石器人群在狩猎巨型动物时 , 蛋白质约占饮食的35% , 而狩猎大型动物时 , 蛋白质可能占到了50% 。 也就是说 , 随着猎物体型的降低 , 人类获取蛋白质变得更容易了 , 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对猎物体型变化的适应过程 。 这种适应过程我并没有称之为被动适应 , 因为我们已然相对地走过了较长的时代 , 彼此的界限也是不清的 。 同时 , 他们选择的物种和器官对于蛋白质的获取比例是有限量的 。 这意味着:

  1. 在过去的百万年里 , 人类饮食中蛋白质供能比不超过50% , 这是基于史前人类和其他动物模型的研究 , 反映了人类利用蛋白质的能力限制;
  2. 在旧石器时代 , 由于在寒冷或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脂肪可能短缺 , 人类需要通过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来补充热量;
  3. 蛋白质的摄入量在极地狩猎采集人群中可达4g/kg体重 , 虽然他们蛋白质净摄入高 , 但他们还吃了热量更多的脂肪和肌肉糖原 , 降低了饮食中蛋白质的供能比例;
  4. 对于只能食腐的人群来说 , 他们大概率很少吃到肉 , 蛋白质供能比例约为25% , 更接近于我们现在的生酮饮食 。
当蛋白质超过总热量的50%可能是危险的 , 如人类的兔子饥饿症 , 这说明人类无法仅以蛋白质作为主要热量来生存 。 除此之外的高蛋白有害论是建立在高碳水饮食上的 , 因此 , 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人类饮食中合理的营养比例 。 我非常希望能有学者在未来开创性地完成类似的研究 。 正如我在低碳大会讲的 , 演化人类学证据只能表明人类是肉食适应性演化 , 而站在演化人类学一方的医学实践才是最终敲定脂肪和蛋白质最佳比例的科研形式 。

如果后来证明 , 如人类合理营养是脂肪和蛋白质应该五五开 。 我当然乐意接受 , 因为即便是五五开的结果也没有离开演化人类学的框架 。 也就是说 , 如果你是健康的 , 在耐受范围内较高的比例的蛋白质是安全的 。 我设定的蛋白质上限是1.5g/kg , 这正是推荐量的2倍左右 , 这仍然是合理的范畴 。 这样多的蛋白质 , 已经让很多人吃不下了 , 也就更不同谈更多的超量问题 。
我们都是生活在时代中的人 , 我也只能提供当前时代背景下高质量的总结和以及告诉你们可能的情况 , 综合提供有建设性的安全饮食模板 。 我们需要的 , 就是在肉食的框架中寻找最优的解 。 这个最优解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就是生酮的比例 。 这也是人类认识事物 ,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 事实上 , 对于脂蛋比的敲定 , 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或许我们永远得不出另外的有建设性的结论 。 这意味着 , 生酮的比例可能已经足够好了 , 它就是答案 。
下面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 古人类的饮食是几乎完全的肉类饮食 , 有限的植物摄入并不能改变人类是食肉动物的定位;
  2. 人类饮食中蛋白质热量耐受上限约50% , 对脂肪热量的需求要高于或远高于蛋白质;
  3. 当前的原始公社饮食模板可以看作是人类自然饮食的高级形式 , 它在满足了人类对脂肪需求的同时还参考了临床的内容 , 让酮体参与了更多有价值的健康生理活动;
  4. 在当代健康人的旧石器饮食实践中 ,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摄入;
  5. 在考虑蛋白质摄入量的问题时 , 应重点考虑健康状态、身高所暗示的蛋白质范围和蛋白质所占的热量比例 , 而非单单考虑蛋白质的重量;
  6. 个人对蛋白质耐受的耐受情况 , 需要在未来找到合适的肝脏形态和理化评估方法来获得 , 蛋白质摄入比例过高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
你最近总在谈大象 , 大象在人类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相当好 。 我谈的不是大象 , 而是象这个科 。 在探讨人类祖先饮食习惯的转变时 , 需考虑到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 古猿原本依赖猴面包树等高等木本植物为生 , 然而 , 气候变化以及象对这些树木的破坏行为致使食物来源减少 。 由于象及其他一些巨型食草动物喜爱吃并破坏树木 , 这种对木本的蚕食 , 加速了在第四纪冰期气候巨变下本就脆弱的丛林向稀树草原演变的生成速度 。 象一年可破坏约 1500 棵成年树 。

长期以来 , 象使当时的木本覆盖率至多减少了95% , 这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和生物群落 , 使依赖低劣杂草的食草动物以及依赖食草动物的食肉动物蓬勃发展 , 还迫使古猿去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 正所谓“不在沉默中死亡 , 就在沉默中爆发” , 随着高等植被的减少和象数量的增多 , 古猿开始更多地转向狩猎和食腐肉类 , 尤其是大型动物 , 甚至包括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的象本身 。 这种饮食习惯的转变为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生理适应 , 包括更大的脑、更高的胃酸浓度和更适合消化肉类的消化系统 , 同时也促进了狩猎技能的发展 。
因此 , 象可能在求生中无意地推动了人类从以依赖植物为主向以依赖肉类的转变 , 这一转变在人类演化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了人类的生理结构、社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 也给象群本身带来了沉重打击——象因未处理好与自然界的关系而创造出了人类这样的天敌 。 历史是环环相扣的 , 倘若我们不能以史为鉴 , 就无从知晓当下的所作所为可能带来的影响 。 事实上 , 上述示例在当今生活中也有很强的映射 。 故而 , 我们要学会看待历史、正视历史 , 敬畏自然 , 主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
“像现代人一样思考 , 像原始人一样生活!”我们下期再会 。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