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重度心衰的他植入“中国心”获新生

心力衰竭|重度心衰的他植入“中国心”获新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6日讯 让人类拥有一颗“钢铁心” , 这个曾经的科幻已成为现实 。 4月5日 , 58岁的储先生正在协和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康复训练 , “精神状况很不错” 。 3月14日 , 协和团队在他的“心尖”位置安装了一枚核桃大小的机械心脏 , 使这位重度不可逆心衰患者实现了生命的重启 。
这枚Corheart 6“中国心”的泵体直径34毫米、厚度26 毫米 , 重量仅90克 。长江日报记者罗兰 摄
去年12月 , 在枝江农村一家养殖场工作的储先生 , 搬运重物时突然出现严重的胸闷头晕、呼吸不畅 。 各项检查显示 , 储先生的心脏患有重度不可逆心衰合并一系列复杂病变 , 迫切需要心脏移植 。 而在同一个病区 , 就有20多位与他一样处于无限期等待的病人 。 等不到移植 , 安装人工心脏成了为储先生这样的心衰病人争取更多生命时间的唯一办法 。
这是一枚由深圳“核心医疗”研发的Corheart6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VAD) , 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技术领先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 其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部件均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医师联合研发 , 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智造” 。
自2018年10月以来 , 这里先后有12位患者植入不同厂家生产的“中国心” 。 手术主刀医师、协和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表示:经过临床验证 , 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整体技术已打破国际垄断 , 实现了与世界“并跑” , 部分技术甚至实现“领跑” 。
供体的缺乏 , 导致靠心脏移植救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 人工心脏技术因此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争取生命时间的医疗方案 。 国际上人工心脏技术研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 , 迄今共经历了三代技术路线的演变创新与发展:搏动式VAD、机械轴承式VAD、磁悬浮式VAD 。
磁悬浮技术使得人工心脏在血液相容性方面实现了本质性的突破 。 目前 , Corheart6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 对比国内外官方公布的VAD数据 , 它将直径缩小了40% , 重量减少了60% , 尤其适合亚洲人的体形特点 。
经历10年发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多款人工心脏投入临床使用 , 同时由于整体费用低于国外 , 极大降低了中国患者的救治门槛 。
目前数据显示 , 人工心脏植入术后2年的效果与心脏移植相当 , 人工心脏植入术3年后生存率低于心脏移植 。 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 , 随着人工材料的改进、血液动力学及生物相容性的提升 , 其远期效果会更加理想 。
协和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周诚教授长期协助董念国教授 , 对接受人工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 。 他介绍 , 除了需要24小时随身携带电源包 , 服用抗凝药物 , 储先生将很快回归正常生活 。 目前储先生已经能下床活动 , 顺利进入康复治疗阶段 , 即将出院 。 (记者罗兰 姚旭 通讯员聂文闻)
【心力衰竭|重度心衰的他植入“中国心”获新生】【编辑:侯方隅】
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