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重度“强迫症”生活是怎样的?( 二 )


1、遗传因素
强迫症存在一定遗传倾向 , 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 , 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 , 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
2、个性特点
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 , 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就有强迫型人格 , 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 , 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 , 表现得难以适应 。
3、不良事件、应激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 , 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 。

比如 , 影片中鲍抱也曾是个软萌的小孩——他不是天生就这样“怪异” 。
他成长于一个被高度强迫症环绕的家庭中 , 每当他想要爸爸妈妈的抱抱时 , 都会以“人类的皮肤表层有很多细菌 , 我们不能拥抱 。 ”的理由拒绝 。
6岁生日的时候 , 因为又一次渴求“温暖的抱抱”被拒 , 小鲍抱把爸爸妈妈送的 “抱抱熊”扔到了一旁 。
在帮他捡回来的过程中 , 鲍抱爸爸被一辆突然冲过来的车子撞飞 , 再没有醒来 。 鲍抱妈妈受到打击 , 进了精神病院 , 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
这样的打击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 更何况 , 他觉得是自己造成了这一结果——如果我没有“不听话” , 没有要抱抱 , 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会离开我?
从此以后 , 鲍抱变了 , 以前的鲍抱已经“死”了 , 取而代之的 , 是融合了爸妈强迫症式生活方式的、背负着巨大阴影与创伤的鲍抱 。
生活中 , 如何摆脱这种强迫行为、冲动
其实强迫症不是完美主义的产物 , 也不是普遍认为的洁癖、挑剔 , 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 。
约75%的强迫症患者有焦虑障碍 , 50%-60%有重度焦虑障碍 , 15%-20%的强迫症患者还患有重度抑郁障碍 , 约一半以上的强迫症患者有时会出现自杀想法 , 多达1/4的强迫症患者企图自杀 。

一旦确诊为强迫症 , 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
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 , 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 。 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 , 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 , 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 。
心理治疗
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例如 , 暴露治疗)和森田疗法等 。
1、暴露治疗:指让患者逐渐地和反复地暴露于引发强迫观念、行为的事物面前 , 同时禁止患者采取强迫行为 。 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 , 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将逐渐消失 , 让他们明白强迫行为并不是减轻焦虑、恐惧的唯一途径 。
2、森田疗法: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 , 在治疗过程中 , 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 面对现实 , 不强求改变 。 学会接受症状 , 不予抵抗的同时 , 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