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莓成就乡村振兴大文章——辽东学院成立19周年专题报道( 二 )


这也是辽东学院服务面向的精准定位----立足丹东、服务辽宁、面向全国 。 辽东学院的才也真真正正做到了“行”与“用”的结合 ,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 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到农村去 , 用脚丈量从实验室到温室大棚的距离
在推广蓝莓种植初期 , 许多丹东当地的农民由于从未接触过蓝莓 , 对蓝莓可以带来的经济收益并不了解 , 因此是极度不情愿种植蓝莓的 。
小蓝莓成就乡村振兴大文章——辽东学院成立19周年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
(黄国辉院长指导当地农民种植蓝莓)
黄国辉说:“农民只有看到了经济效益才能够这个放心大胆的来去发展这个产业 , 否则的话 , 在实验里蓝莓做的再好再漂亮农民也不会接受 。 ”
因此 , 黄国辉及其团队认定 , 要把蓝莓产业发展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科研成果推广出去 , 建立出几个实验示范点做给农民看啊 , 带领农民干 。
在丹东宽甸山区 , 一位敢于“吃螃蟹”的农民第一次尝试种植H5蓝莓品种 。 初次种植蓝莓的他一共建了2个温室 , 种了总计四亩半的蓝莓 。 仅仅不到12个月 , 他就卖了15万的蓝莓 。 而到了第二年 , 连卖果实和苗 , 他一共卖出了100万 。
手里攥着看得见摸得着的钱 , 农民的心就踏实了 , 也认定了种植蓝莓是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
在学院和辽宁省科技厅的支持和帮助下 , 黄国辉建立了丹东市蓝莓科技特派团 , 在蓝莓重点产区建立相关科技示范基地 , 向当地农民展示蓝莓的巨大经济效益 。 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 , 黄国辉及其团队都会蹲在示范基地里 , 他的汽车每年往返田间地头的里程近十万公里 , 为果农提供技术服务不收人一分钱 。
小蓝莓成就乡村振兴大文章——辽东学院成立19周年专题报道】如今 , 丹东的蓝莓已走俏全国 , 丹东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蓝莓的生产的核心产区 , 产量能够占到全国的1/4 , 丹东蓝莓整体栽培标准和管理水平成为全国蓝莓生产园的领军者 。
黄国辉团队的蓝莓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辽宁、山东、吉林等地的蓝莓产区累计推广面积达5万亩 , 生产蓝莓果实达1.6万吨 , 生产苗木650万株 , 总产值达8.2亿元 , 新增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 。
田间到餐桌 , 实现惊险的一跃
虽然蓝莓已经在国际市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 但是进入老百姓的餐桌并不容易 。
2010年 , 在上海最大的农副市场 , 蓝莓一天的销售量也不超过100箱 。 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 各种小浆果类水果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十分受市场青睐 。
在中国的蓝莓市场上 , 长期存在着一个矛盾 。 蓝莓种植者认为蓝莓作为具有保健功效的高级水果 , 应该卖到一个高价 。
而有些知道蓝莓的老百姓本是抱着尝鲜的态度去买蓝莓 , 却往往因高昂的价格望而却步 。 此外 , 那时的蓝莓种植技术还不成熟 , 蓝莓品种质量差 , 再加上蓝莓本身的酸甜口感 , 使得许多消费者一时间不能接受蓝莓 。 种植者不理解有如此之多功效的蓝莓为什么无人问津 , 消费者则不理解小小蓝莓为何能卖出天价 , 长此以往无论是果农还是消费者都未能从蓝莓中获益 。
那么丹东蓝莓又是怎样实现从无到有 , 再到走俏全国的呢?黄国辉又是如何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带到实践中 , 带动村民致富的呢?
做好了果农的工作 , 黄国辉还要做好消费者的工作 , 真正实现将蓝莓从田地里端到餐桌上 。
小蓝莓成就乡村振兴大文章——辽东学院成立19周年专题报道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