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Keep,不定义边界( 二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 , Keep累计卖出大约19.4万台Keep智能单车、190万条Keep手环、130万台Keep智能秤、22.2万台跑步机 。
其中据灼识咨询报告 , 按商品交易总量计算 , Keep品牌于2022年在中国智能单车领域排名第一 。 除此之外 , Keep的智能手环也在国内同类产品处于销量前列 。 按商品交易总量计算 , Keep是2022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 , 市场份额为18.3% 。
但KS推出意味着 , Keep的运动智能硬件生态进入了2.0阶段 。 事实上 , 早在1.0阶段 , Keep的智能硬件就已经实现了与线上内容功能的互联 。 但KS的推出 , 则可以作为软硬件结合的中枢神经 , 将旗下运动智能硬件都连接起来 。
比如一同发布的跳舞毯 。 目前只需要将K豆放在预留的卡槽里 , 就能将KS和跳舞毯连接使用 。 基于这一概念 , KS未来还计划与体重秤、网球拍、哑铃等产品实现场景互联 , 最终打造AloT生态的闭环 。
除了运动智能硬件的扩展 , Keep也对外更新了自己的线下业务——Keepland过去一年的进展 。
一年前 , Keep官宣在北京线下拓展百店 。 虽然经有诸多因素的影响 , Keepland2022年仍然达成了年初设立的目标 。 Keepland负责人曾子豪透露 , 截至2023年2月 , Keepland一共累计签约了106家合作场馆 , 并且还将业务拓展到了广州 。
不知不觉间 , Keep已经不再是一家线上运动社区 , 已经孵化出了多个具有想象力的新业务 。
在3月27日的发布会上 , 刘冬也聊到 , “2016年我第一次跟王宁认识的时候 , 我们就在商量 , Keep不应该只是一个APP , 它应该是一个科技互联的数字化运动品牌 , 我们一直在用互联网基因和Keep的内容基因跟传统的器械发生碰撞 。 ”
事实上 , 人们早已发现 , Keep不再仅仅只是一家线上健身社区 , 而成为了一家具有想象力的健身全生态公司 。 线上直播课、录播课等内容的持续进化 , 使得Keep始终保持着线上健身平台第一的位置 。 此外 , 对于2022年加码布局的Keepland , 在今年的媒体沟通会上 , Keep宣布会对这一业务长期投入 。
如果说过去 , Keep是一家互联网健身社区公司 , 那么今天的它可以讲的是 , “健身社区+迪卡侬+线下健身房”的全生态商业故事 。

丰富的造血能力整个2022年 , 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营收 , Keep都保持着业绩的持续上扬 。
招股书更新数据的显示 ,Keep在2022年实现了22.1亿的营收 , 同比增36.6% 。 与此同时 , 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了3640万 , 较上年增长了5.8% , 实现了近三年用户规模的连续增长 。
【健身|Keep,不定义边界】值得一提的是 , 在收入和用户规模处于稳健增长的同时 , Keep也实现了更好的成本控制 。
2022年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 , Keep公司经调整后净亏损的6.67亿元 , 相比2021年的净亏损增长到了8.27亿元 , 也明显收窄 。
若以去年Keep招股书里更详细的数据来看 , 在业务毛利率保维持在40%左右的情况下 , 亏损大幅收窄的原因 , 主要在于销售费用的大幅降低 。
以公开的去年一季度财报为例 , 其销售及营销开支直接从去年同期的2.48亿元下降到1.47亿元 。 相比2021年以高额的营销费用去拉动用户规模等增长指标 , Keep现在的营收和盈利方式都变得更加健康 , 造血能力明显提升 。
进入2022年 , 是什么让Keep的造血能力更加强韧?
近三年的财报显示 , 在Keep的营收结构里 ,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带来了一半以上的营收 。 2022年一季度 , 在物流、多家供应商受疫情影响的前提下 ,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依然贡献了2.12亿元的营收 , 同比增长18% , 上半年平均月度运动产品客户从去年同期的355万提升到了517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