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Keep,不定义边界( 三 )


智能硬件、运动用品和服饰等的布局 , 不仅为Keep带来了最大的营收来源 , 同时也已经在业内处于先头位置 。
而更为亮眼的则是会员及线上付费内容的增长 , 一季度贡献了1.61亿元营收 , 同比增长76% , 营收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30% , 增长到了38.6% 。 显然 , 居家健身的热潮让人们更愿意为线上内容付费 。
纵观整个2022年 , Keep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从上一年的328万 , 涨至362万 , 其平台会员渗透率则由2021年的9.5% , 进一步增长至2022年的10.0% , 远高于2022年中国行业平均值5.8% 。
用户付费意愿的提升 , 不仅体现在付费用户规模的增长 , 同时也体现在Keep的单个月活用户收入(总收入除以当期平均月活用户)的明显攀升:2022年 , Keep的这一指标从上一年的47.1元 , 涨至60.8元 。
与此同时 , Keep和樱桃小丸子、奶茶鼠、Asoul等多个知名IP合作 , 推出了线上奖牌跑等虚拟体育赛事 。 这些虚拟体育赛事成为了Keep线上收入的另一个增长点——仅2022年一季度贡献了4000万元营收 , 同比增长超过7倍 。 这同样是一个此前无人开拓 , 但是充满想象空间的产品 , 奖牌很可能成为Keep下一个能明显拉动营收增长的新业务 。
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造血能力 , 在过去一年未融资的情况下 , Keep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现金流 。
最新的招股书说明里 , Keep对外透露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 , 公司录得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8亿元 , 有充裕的营运资金可满足目前乃至未来12个月的需求 。
相比过去 , 如今的Keep追求的是更加有质量的营收增长 , 在寻求上市的过程中 , Keep的资本足够支撑着它等待的耐心 。 这其中 , 上述如线上赛事、Keepland等业务虽然已有明显进展 , 但还尚未完全在招股书里披露 。 这意味着 , 在未来 , Keep的生态造血能力还具备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

全健身生态 , Keep的护城河今天的新一代年轻人 , 更愿意将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运动上 。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 , 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已经于2021年达到了3701亿元 , 到2026年将增长至8958亿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19.3% 。
风口会引来蜂拥而至的人 , 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也势必会有许多竞争对手挤入 。 在线上 , 悦跑圈、薄荷健康等平台也在努力做健身社区和电商的生意 , 而在线下 , 超级猩猩、乐刻等新型健身房 , 也备受青睐 。
而在2022年 , 无论是开始在潮流运动品类里探索的小红书 , 还是在刘畊宏爆火之后 , 决定将更多流量扶持给到健身品类的抖音 , 都开始试图在健身市场里抢夺增量 。
然而 , 面对各类对手 , 在这条赛道上 , 还很难看到有第二家公司能够像Keep一样 , 已经建立了从线上到线下全面的健身生态 。 而全场景的健身生态 , 也恰巧是Keep区别于其他竞品最大的壁垒 。
自有的运动品牌产品里 , 目前Keep的智能手环、跑步机、单车等硬件 , 都已经接入了线上健身平台的内容、互动功能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 ,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 , 按所提供健身课程总数计算 , Keep已开发出中国最大的录播课库 , Keep平台上约有21200节录播课 , 同时Keep还是直播引入中国健身行业的先行者 , 截至2022年 , Keep平台上提供了超过9100节直播课 , 每月约760节 。
智能硬件的用户能够直接体验Keep线上平台的直播和录播课程 , 相较于其他的硬件品牌 , 内容为Keep的硬件提供了最重要的护城河 。
与此同时 , 智能硬件也在反哺线上运动内容体验 , 实现1+1>2的效果 。 Keep的智能硬件不仅能追踪和分析健身行为 , 还可以互相连通 , 捕捉不同场景中的健身行为 。 最终促使平台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锻炼难度和内容推荐 , 并形成全面的用户档案 , 让平台可以借此提供更为精准的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