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神舟医疗救护队,守护3名航天员“回家”

2022年4月16日 , 天色未亮 ,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特色医学中心组成的神舟医疗救护队已在戈壁深处待命 。 几个小时后 , 他们要在这片区域接结束6个月太空“出差”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回家” 。
9时56分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拖曳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自天外归来 , 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 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一时间 , 着陆场掌声雷动 。 而在掌声和欢呼声的背后 , 有一群身穿灰蓝色制服的医疗救护队队员 , 为了守护航天员平安“回家” , 在这里坚守了100多个日夜……
01
神舟飞天医护出征
【救治|神舟医疗救护队,守护3名航天员“回家”】去年4月 , 接到神舟载人飞行医疗救护任务后 , 该特色医学中心迅速抽派36名精锐力量 , 组成2支专业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神舟医疗救护队 , 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些队员来自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 , 经过岗位练兵、战场救治演练、应急卫勤训练和进场驻训、出海伴训、跨区演训等一系列任务的“过关斩将” , 成为发射中心集体中的一员 。
“上着陆场就是上战场 , 确保航天员安全是我们的第一使命 , 我们要当好护航神舟的无名星 。 ”在医疗救护队出征动员会上 , 该中心党委书记立下“军令状” 。 为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 中心针对载人航天发射医疗救护保障要求高的实际情况 , 从完善制度措施入手 , 制订医疗救护保障总体方案、着陆场医疗救护行动规范、特殊情况医疗保障应急实施措施等10多项方案预案 , 编写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医疗救护培训教程……
针对航天员在轨时间长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 医疗救护队优化细化应急救治处置措施 , 更新补充27种急救药品并专门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急救医疗设备 。
该特色医学中心主任参加过神舟十一、十二号载人飞行卫勤保障任务 。 他介绍 ,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最复杂、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系统工程 , 医疗救护是最后的保障底线 , 救治力就是战斗力 。 接到神舟十三号医疗保障任务后 , 他向医疗救护队队员提出明确要求:“尽管我们是一支备而不用的队伍 , 但必须常备不懈 , 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下、治得好 。 ”
02
着陆场上淬炼精兵
在神舟十三号医疗救护队前期组织的大规模、全流程、全系统演练中 , 他们针对可能出现的10类伤情及处置方案逐一演练合练 。 炎炎烈日下 , 医疗救护队队员乘车前往集结地 , 不顾路途劳顿 , 争分夺秒将20余件医疗装备搬上直升机 , 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用拼搏的战斗力、坚实的保障力、精湛的救治力、快速的反应力为飞天英雄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 ”
练机降 。 直升机索降课目训练 , 是医疗救护必不可少的环节 。 直升机垂下的绳索在空中飘忽不定 , 对高空的恐惧被使命和责任化解 。 救护队队员不顾舱内的嘈杂与颠簸 , 时刻紧盯返回舱动态 。 到达索降着陆点后 , 12名队员轻盈垂直降落 , 没有一个打退堂鼓 。
练技能 。 救护队队员中9名医生从事9个专业 , 但现场急救需要全科知识 , 队员们既当教员也当学员 , 只要有益于救护都比着学、争着练 。 从气管插管、脑外伤救治到心肺复苏、脊柱损伤的搬运固定 , 大家将自己的绝活倾囊相授 , 为医疗救护能力整体提高添砖加瓦 。
练实战 。 医疗救护队把“救治力就是战斗力”作为第一信念 , 任务期间 , 12次直升机搜救训练、8次空地协同搜救训练、6次全系统全流程综合演练 , 每次都要在戈壁滩上颠簸六七个小时 。 夏日的戈壁 , 骄阳似火 , 风沙狂舞 。 一天下来 , 队员们耳朵里都是沙土 。 夜幕降临 , 医疗救护队队员返回驻地后迅速对全天流程进行复盘 。 在紧张有序的系统演练中 , 他们对整个返回流程有了全方位了解 , 对自己在任务中的具体职责更加明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