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甲旁减”至今无有效药物( 二 )


“近年 , 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提升 , 甲旁减的患者也呈增长趋势 , 甲旁减的急性临床表现有抽搐、喉痉挛、喘鸣、惊厥或癫痫样发作等 , 长期来看 , 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白内障、高尿钙、肾结石、中枢神经系统钙化等情况 。 ”谢忠建教授说 。
治疗困境至今无解 “目前全世界针对甲旁减的治疗主要都是以活性维生素D联合补钙的方式来维持患者的血钙水平 , 但这种治疗方案只是一种对症治疗 , 激素替代治疗才是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的最优选择 , 可目前全球尚未研发出理想的激素替代药物 。 ”谢忠建教授说 。
没有针对病因的药物 , 患者只能被动暂时缓解症状 , 海棠曾目睹了多位病友因无法通过药物控制血钙而突发癫痫或心脏抽搐 , 最后被急救车拉走抢救 。
“即便通过补钙使我们的血钙指标达标 , 也不一定能让身体真正感到舒适 , 更不一定能保证我们能应对生活的突发情况 , 比如情绪波动、温度的变化或遇到生理期等 , 都有可能引起突发的低血钙 。 ”海棠说 。
据海棠回忆 , 有一年夏天 , 由于天气炎热外加当时所处环境不通风 , 导致她大量出汗 。 虽然刚吃药不到半小时 , 她还是出现抽搐症状 。 她立刻意识到是血钙出问题了 , 迅速连续补充2次剂量的药量 , 一个小时后抽搐的症状才逐渐缓解 。
“由于身体完全没有自我调节血钙的能力 , 遇到一些特殊环境就会导致突发的低血钙 。 这些环境我们没办法预料 , 只能随时防备 。 我现在出门都备着3天药量 , 以应付突发状况 。 ”海棠说 。
海棠用文字记录下自己与疾病共生的故事 。 图片源自@天涯风吹海棠阵阵香 。

据谢忠建教授介绍 , 人体对血钙有一个精密的调节系统 , 一旦人体感知到血钙浓度下降了 , 甲状旁腺就会加快合成并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 同时作用在骨骼、肾脏和肠道 , 这些器官会有机地分工合作 , 比如骨骼增加骨吸收释放钙质、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并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 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血钙调节机制 。 而活性维生素D联合钙剂的治疗方案只能作用在肠道 , 且半衰期短 , 药效维持时间也很短 , 效果自然无法与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功能相提并论 。

“目前 , 甲旁减的治疗存在四大治疗困境 。 ”谢忠建教授指出 , 一是患者的血钙水平难以稳定 , 在使用活性维生素D联合钙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中 , 大约只有一半这种患者的血钙能稳定在正常区间;二是患者血钙和尿钙的水平难以兼顾 , 常常血钙达标 , 尿钙却超标 , 导致肾脏并发症风险大大提高;三是患者异位钙化的情况难以改善 , 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钙化将给患者生命带来很大的风险;四是即便各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患者仍然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多款激素替代药物国外获批 , 但效果并不理想 “对甲减患者来说 , 他们需要吃优甲乐来补充甲状腺激素 , 但断药一两天几乎不太影响他们的生活 , 而对甲旁减患者来说 , 一顿钙片不吃就会引起手脚抽搐、心脏抽搐、癫痫等严重的问题 。 ”海棠说 。
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的研究和开发实际上已进行了多年 , 目前 , 国外也有一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甲状旁腺激素药物获批用于治疗甲旁减 , 如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和新型重组甲状旁腺素(1~84) , 但这些药物始终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
2015年 , 美国FDA批准新型重组甲状旁腺素(1~84)用于治疗难治性的甲旁减 。 该药物的Ⅲ期临床试验——REPLACE 研究显示:50~100微克/天、1次/天的皮下注射新型重组甲状旁腺素(1~84)能有效降低成年甲旁减患者对钙剂和维生素D的需求量 , 43%的患者能够停用维生素 D , 并且钙剂需要量也减少至每天500毫克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