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2022,全球博物馆谨慎重启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 , 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 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依然很大 。 很多国家的博物馆一方面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 , 以限流和预约的方式继续开展线下展览 , 一方面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展示 , 开展各种线上互动 。 2022年 , 是全球博物馆谨慎重启的一年 , 中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博物馆都抓住机遇 , 掀起新的“文博热” 。
“何以中国”背后的文博热
文博热并没有完全因为疫情而受到抑制 , 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 , 各种高质量展览层出不穷 , 故宫博物院的“何以中国”特展就是近期文物精品展之一 。 故宫博物院自1月26日至5月4日举办名为“何以中国”的特展 。 这次特展在开展之初 , 就吸引众多观众 , 网上门票预订场场爆满 , “朋友圈”里也遍是“刷展”和排队如“长龙”的照片 。
“何以中国”特展运用最新学术成果 , 结合精品文物 , 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 此次特展选调国内各主流博物馆的明星展品130余件 , 如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皿方罍”等 。 还有故宫收藏、鲜有公展的文物 , 如凌家滩玉版等 。 特展还展示了去年评选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成果 , 如良渚、大地湾、三星堆等 。 各地国宝汇集一堂 , 展现了中国百年考古史 。
其实类似的特展 , 在故宫、国博过去也常举办 , 但倒退回十几年前 , 人们的参观热情远没有今天高 , 特展在当时显得很高冷 。 近几年国内“文博热”迅猛发展 , 笔者亲眼见证并有切身体验 。
过去朋友聚会 , 总会选择去餐厅酒吧 , 品美食美酒 。 现在则多了一个选项——“看展” 。 多年以前笔者去国外的博物馆 , 几乎每次都会遇到成群结队的小朋友 , 在听专业的知识讲解 , 而国内的展馆大多门可罗雀 。 现在国内的观展情况则大有改观:人们在注重参与的同时 , 也极力追求看展质量 , 希望在观赏展品外在美的同时 , 获取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 , 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了解策展思路 。 现场讲解也分不同年龄和层次 。 一张张渴求知识的面孔 , 令人深刻感受到大众文博热 。
文博热其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 人们的关注点从“改善民生”的物质需求 , 逐渐过渡到对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渴求 。 发达国家同样经历了类似过程 。 近年来国内众多的新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 更多的馆藏文物精品向大众展示 。 (作者 姜松 系博物馆专家 , 著有《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等博物馆通识教育畅销书 。 )
英国:让参观者虚拟策展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采访人员 纪双城】新冠肺炎疫情令英国博物馆迷忍受了近两年的“闭门羹” , 但闭门不等于闭馆 。 当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利用在线技术 , 策划了很多连老博物馆迷都从来没见过的展览活动 , 文博氛围在这个国家并没有因为疫情被冲得烟消云散 。
以往的博物馆活动 , 除了展览之外 , 或许最大胆的做法就是让参观者带着睡袋来体验一下“博物馆之夜”了 。 但严格的防疫要求令这些吸引参观者的做法统统变得不切实际 。 不过 , 当地的博物馆并没有因此沮丧 , 而是利用这两年 , 大力发展在线展览和互动活动 。
伯明翰博物馆信托基金会想到的办法是 , 同当地市场上热门的在线游戏和艺术平台“占领白墙”合作 ,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收集展品并策划自己的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