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的危害你从来不知道,这四种情况不能随便输!

本文转自:中老年时报
一直以来 , 关于输液 , 很多人都存在错误认知:一旦发烧了就赶快输液 , 与口服用药相比 , 静脉给药更方便 , 且见效快 。 殊不知 , 输液并不是“万能药” , 这里面有大学问 。
输液的危害你从来不知道,这四种情况不能随便输!
文章图片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 如今 , 静脉输液技术日趋“方便化” , 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星期不用取下针头的套管针 。
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 , 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 , 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 。
输液是什么
输液 , 或大容量注射液 , 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 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 。 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 , 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 , 不含抑菌剂 。
输液的危害你从来不知道,这四种情况不能随便输!
文章图片
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 , 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 。
过度输液的危害
我们知道 , 人使用药物主要有3种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 而我们常说的输液就属于静脉注射 。 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 。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量大、起效快 , 但快≠好 , 也不等于最安全 ,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57.8% , 远超于口服和肌注给药 。
除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之外 , 过度输液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更多的伤害 。
1、降低人体免疫力 。 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 , 会严重干扰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功能 , 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懈怠 。 并且 , 门诊输液的药物70%含有抗生素类 , 过度输液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 , 使得以后遇到相似的疾病不得不加重药量 , 更是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 , 从而催生出一种更可怕的物种——“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 。 2016年《全球抗生素耐药回归:报告及建议》的数据中也显示 , 目前每年有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 。
2、各种不良反应 。 血液中直接注入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者其他代谢产物时 , 可能造成人体发热、红疹、肿胀等过敏反应 , 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
3、加重心脏负担 。 对于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不好的人 , 过度输液会加重心脏负担 , 引发心功能恶化 。
4、损伤肝肾功能 。 输液使药物避免了胃肠的吸收 , 直接进入血液 , 但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 , 长期过度输液 , 会大大增加肝肾负担 , 造成它们功能的损害 。
5、引起静脉炎症 。 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还可能引起静脉炎 。
输液的危害你从来不知道,这四种情况不能随便输!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输液需要对皮肤进行刺穿 , 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 , 或者针刺部位皮肤没有消毒好 , 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 。 轻则引起局部发炎 , 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 , 引起败血症 , 危及生命 。
这4类针 , 不要随便输!
1、消炎针
有些病人只要有点感冒发热或肠炎腹泻 , 就要求输液用“消炎针” , 也就是抗生素 。
其实很多感冒是病毒感染 , 不需要用抗生素 , 用抗生素也不能缩短病程 , 甚至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肠炎即使是细菌感染 , 静脉输液抗生素到肠道的浓度反而低 , 疗效还不如口服 。
2、通血管针
“通血管”针是很多中老年病人心中所好 , 不管有事没事都喜欢输点中成药注射液“通血管” 。 这是不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