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典型方法

近年来,我国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配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用电水平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电质量有待改善 。
配电网突出特点
1、我国配电网点多、面广、线长,电源单一,自动化程度低;
2、受城乡电网改造期间资金的限制,配变容量小,中低压主干线、接户线截面小,中低压供电半径大;
3、农村配电网改造周期长,负荷增长快,用电时段相对集中 。
低电压分类依据
1发生位置
合理供电负荷距之内
合理供电负荷距之外
2发生区域
变电站及其以下所属区域
10kV馈线及其以下所属区域
台区及其以下所属区域
低压用户
3发生时段
短时
周期性(季节性、阶段性、日负荷波动)
长期性
4发生要因
电网设备容量不足
用电负荷集中
远距离供电
三相负荷不平衡
电网无功补偿不足
调压设备调整不及时
技术层面原因
1、电压降主要因素
2、部分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供电质量保证能力较弱
3、配电网调控电压能力不足
(1)部分主变为无载调压型主变,无载调压型变压器根据负荷情况调节电压能力弱,难以满足电压调整需求 。
(2)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变电站无功补偿调整电压方面的能力 。
(3)长线路调压能力不足
4、低压用户侧无功补偿能力弱
 
 
5、无功补偿能效偏低
农村低电压治理典型方法
变电站线路配变电压三集联调技术
以居民客户端电压为依据,综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短期与超短期负荷预测等手段,实现对变电站、线路、配变及用户无功补偿设备与调压装置等协调控制 。
县级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

配电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典型方法

文章插图

无功优化补偿模式
电压无功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应用信息自动化采集、计算机技术等,实现配电网电压无功管理相关数据实时监测、采集、计算分析,得出电压无功优化配置和最佳运行方案的技术 。
无功电源建设与改造技术:根据优化计算结果,进行无功电源建设与改造的技术,包括设备选型安装位置选择、补偿容量及补偿方式选择等 。
无功优化补偿与控制技术:依据电压无功优化方案,利用自动或手动控制手段,实现电压无功设备最佳配合的技术 。
35kV配电化建设
35kV配电化技术主要包括35kV配电化变电站、35kV配电化线路和35/0.4kV直配台区三部分内容 。
o35kV配电化变电站是指以满足偏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渡性或应对灾害应急用电为目的,遵循小型化、低造价、少维护等技术原则,电压等级为35kV、主变容量为3150kVA及以下、10kV出线为2~3回设计的变电站 。
o35kV配电化线路就是采用12-15m钢筋混凝土电杆架设,选用瓷横担或复合横担等进行绝缘连接,实现轻型化设计的35kV线路 。
o35/0.4kV直配台区是指使35kV线路深入负荷中心,采用35/0.4kV配电变压器供电的配电台区 。
中低压线路调压器应用技术
在电压波动较大或压降较大的中低压线路,通过采用在线路中后端安装自动调压装置的方式,提升用户侧供电电压质量 。 调压范围宽,最大可达20%左右 。
宽幅无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应用
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当忽略变压器的内部阻抗压降时,则有
配电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典型方法

文章插图

单三相混合供电模式应用
中压线路深入负荷中心,低压单相变配电方式,一般分为单相二线制和单相三线制 。
调容配变和子母配变应用
有载调容配变具体包括有载调容变压器本体、有载调容开关、有载调容控制系统以及配套设备 。
配电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典型方法

文章插图

此外还需要电网企业配合政府,统筹城乡电网发展,根据各地区农村气候环境和居住形态特点,梳理电网薄弱环节、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按照“导线截面一次选定、廊道一次到位、变电站土建一次建成”的原则提出解决方案,按照差异化需求提升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
【配电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典型方法】对于农村“低电压”问题,要组织开展全面普查,建立常态化监测和治理机制,优化运行控制,加强电网建设,多措并举、防治结合;
同时,要开展低压设备普查,加大老旧设备改造力度,推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低压补偿装置及智能电表应用,逐步消除低压电网瓶颈、安全隐患突出、迂回供电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