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
白沙: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图片
满眼青翠 , 茶农丰收 。 人民网符武平摄
人民网白沙4月28日电(毛雷、符武平)如果说白沙有一样“世界唯一” , 那一定是种在陨石坑里的茶叶 。 近年来 ,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依托特有生态资源禀赋 , 不断做强做大脱贫地区以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乡土特色产业 , 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乡村文化产业 , 做好“产业生态化”这篇文章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五里路”的坚守与逆袭
“我们是海南省第一家通过国内外认证的有机茶!”站在翠绿的茶园中 , 白沙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始人符小芳骄傲地说 。
这是一个坚守和“逆袭”的故事 。
2008年 , 符小芳从一家事业单位辞职返乡 。 “回到家乡就想搞点产业 , 但搞什么呢?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我们的茶叶 。 ”符小芳说 , 无意中看到“有机茶”的概念 , 让她决定好好利用白沙的生态资源和“陨石坑茶”的概念 , 就这样 , 最初联合5户茶农一起种植的20多亩有机茶园“开张”了 。
白沙: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图片
符小芳在茶园采茶 。 人民网符武平摄
然而 , “有机之路”却并不顺畅 。
到了实际大面积种植的时候符小芳才发现困难重重 。 海南的天气高温多雨 , 六、七月份雨水充沛 , 正是野草茂盛、虫灾严重的时候 , 不做好锄草防虫的预防工作将会造成灭顶之灾 , 尤其是茶园天敌蓑蛾 , 一夜之间就能把所有茶树“剃光头” 。
最严重的一次 , 符小芳深夜在茶园里检查虫害 , 听着满园都是虫子噬咬茶树“刷刷刷”不绝于耳的声音 , 她的情绪瞬间就失控了 , 嚎啕大哭 , 边哭边喊“再也不做有机茶了 , 上农药!”但是 , 擦干眼泪 , 她又重振旗鼓 。 通过大量使用粘虫板、太阳能灭虫灯、引诱剂和生态平衡等除虫方法 , 总算度过了这一次的危机 。
符小芳面临的第二只“拦路虎”是销售难 。 “坚守了六年 , 第一批茶的销售额只有几千元 。 ”符小芳说 , 因为当时大家对“有机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 , 所以导致他们的“有机茶叶”销量很低 。
为了做好销售 , 她将自己在外从事销售行业的丈夫也“拉下水” , 从此 , 夫妻二人开始共同经营他们的“绿色产业” 。 此后 , 符小芳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冬交会等各种展会上 。 “一开始的茶基本都没有卖 , 全部拿出去给大家免费品尝 。 ”符小芳大力推广的“有机茶叶”逐渐被市场接受 , 他们的销售额也年年攀升 。
白沙: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图片
陨石坑上长出“金叶子” 。 人民网符武平摄
自己富不是富 , 带动大家才是富 。 多年来 , 符小芳利用自己的茶园 , 邀请大学教授给周边农家妇女进行技术培训20多期 , 培训妇女达1000多人 。 她的有机茶园更是实现了让周边黎族村寨的中老年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 每月获得可观的收入 。 多年来 , 共带动365户1211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 共实现分红190万元 , 帮助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
如今 , 五里路有机茶园规模已扩大至大约300亩 , 参与茶园管护的黎族茶农增至186户 , 产自五里路茶园的黎族大白茶也获评为白沙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而依托茶园打造的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也已跻身为海南首批共享农庄之一 , 农旅融合振兴乡村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
白沙: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图片
白沙:做好“产业生态化”文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