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外出打工、为民服务中心给农民打工”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去年以来 , 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党委为解决农村土地资源零碎散 , 村集体增收缺资源、少路子 , 村级合作社发展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 , 通过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镇为农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服务等方式 , 有效激活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 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 促进了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
“农民外出打工、为民服务中心给农民打工”
文章图片
2021年以来 , 三河湖镇77个村级党组织领办农业产业化合作社77家 , 67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突破5万元 , 10万元以上的23个 。
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小散乱”为“集聚管”
三河湖镇围绕年轻人不会种地、不想种 , 老年人没有能力种地 , 而土地撂荒又不甘心等问题 , 特别是农户承包地块分散、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制约村级发展这一老大难问题 , 采用先试点后逐步推开的办法 , 探索由党支部牵头 , 组织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 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
“农民外出打工、为民服务中心给农民打工”
文章图片
2022年3月3日 , 三河湖镇金星庙村率先由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 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模式 , 成为滨州市第一家党组织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
鑫星土地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由金星庙村党支部创办 , 在农业部门和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多方协调下注册成立 , 采取“股权保底收益+股权盈余分红”的方式进行收入分配 。 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 , 每亩地作价1000元作为保底收入 , 与合作社签订协议 , 合作社向农户颁发“股权证” , 对取得的经营收益 , 在扣除成本、提取公积金后 , 拿出30%的利润给入股农户进行二次分红 。
“农民外出打工、为民服务中心给农民打工”
文章图片
“我家的4亩8分地 , 每年除了4800元保底收入 , 年底还能拿到分红 , 家人也能替出时间外出打工 。 土地入了股 , 一份收入变成三份收入 , 既保底又有分红 , 比自己种地实惠多了 。 ”村民徐盼盼说 。
镇为农服务中心——变合作社“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
随着全镇各类农业产业合作社的成立、托管服务的不断扩大 , 部分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由于产品单一、资金不足 , 加之生产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低等原因 , 陷入发展困境 。 为此 , 三河湖镇党委按照“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 , 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支持 , 广泛吸引工商资本和农业经营主体参与 。 2018年8月份招引滨城区供销社在石家社区建起了一处占地30余亩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三河湖镇为农服务中心 。
“农民外出打工、为民服务中心给农民打工”】2021年2月份 , 三河湖镇为农服务中心成立农民企业联合党支部 , 将党组织建在各个生产环节上 , 统一管理全镇的农业产业合作社的“耕、种、采、销” , 为农民群众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 , 打响“农民外出打工、为民服务中心给农民打工”的特色品牌 。
三河湖镇为农服务中心统一采购化肥农药 , 统一价格销售 , 保证进货渠道的一致性、安全性、高效性 , 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 去年共统一采购化肥2100吨、农药13吨 , 比分散采购分别降低200元/吨、1万元/吨 。
联结供销合作社——变“一产”为“接二连三”
2021年9月 , 三河湖镇与滨城区供销合作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在农业产业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和土地整理利用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 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 借助供销社资源 , 三河湖镇为农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其在农资配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功能 , 努力将为农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市领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