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货车冲下坡,导致两人重伤一人轻伤,急诊室内医生在和时间赛跑

刚接过夜班 , 就听到电话急促响起 。 急诊室那头焦急地喊道:快来急诊科帮忙!
虽然对方未有所指 , 但大家都知道是在叫麻醉医生去急诊科 。
以往 , 麻醉科经常被叫去进行气管插管 。
对于这一点 , 这里有话要说:按照要求 , 合格的急诊科医生应熟练掌握包括插管在内的各项技能 。
但是 , 现实并不是这样 , 似乎没有几个急诊科完全不依赖麻醉科 。
正因为如此 , 麻醉值班才有了一个急诊科插管的任务 。
接到电话 , 负责值班的刘医生火速赶往急诊科 。
大货车冲下坡,导致两人重伤一人轻伤,急诊室内医生在和时间赛跑
文章图片
到了急诊科 , 并未看到患者 。 见到的是 , 一排人各自拿着应手的器械 。 很明显 , 这是提前接到了120电话 。 同时也说明 , 情况危急 。 否则 , 不至于提前这样准备 。
询问情况 , 果然危急:一大货车撞了一个拉工人的面包车 。
大货车冲下坡,导致两人重伤一人轻伤,急诊室内医生在和时间赛跑】得知出事地点 , 刘医生心里叹了一口气:那个地方是一个大下坡 。 如果是大货车 , 真的刹不住车 。 这个工地的面包车啊 , 八成是和人家抢道了 。 唉!
刚刚把插管的工具以及药品准备齐备 , 平车就冲了进来 。
大货车冲下坡,导致两人重伤一人轻伤,急诊室内医生在和时间赛跑
文章图片
还未等看到伤者 , 已能在平车车轮附近看到不停滴落的血液 。
就这样 , 一路过来 , 血液也跟着滴落一地 。
这时 , 刘医生还在想:在救护车上就不能处置一下吗?难道 , 是救护车上的设备难以处置吗?
这个问题 , 直到第二个、第三个伤者进来 , 刘医生明白了:是因为伤者太多、伤情太重 , 根本来不及处理 , 只能拉起来就跑 , 和时间抢生命 。
很快 , 急诊室的床位都被伤者占满 。
第一个 , 已经意识模糊 。 大声问话 , 仅能说出名字 。 但是 , 看到软塌塌的胸骨和鼻孔、耳朵以及眼睛的出血 , 大家心里都一紧 。
这样的状态 , 十分可能的是 , 一会儿人就不行了 。 主要问题 , 大多可能出在呼吸和循环上 。
控制呼吸和循环 , 是麻醉科的强项 。 三两下插上管之后 , 迅速调整伤者血压 。 同时 , 让大家快推这个伤者去CT室检查 。 只有早点明确伤情 , 才能有的放矢 。
第二个 , 一直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叫 。
正因为他叫 , 刘医生直接略过他 , 直奔第三个 。
有的人问:人家疼得那么惨 , 怎么不赶快处理呢?
在急诊室 , 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越是喊得凶 , 可能并不危及生命 。 危及生命的伤者 , 往往是非常安静的 。
第三个伤者 , 此时虽然也能说话 , 但额头上一个大坑让大家很揪心 。 这就意味着 , 这个撞击力度何其大!这么大的力量 , 难保哪里不出问题 。
从他空洞的眼神中 , 可以判断出 , 大脑也确实伤得不轻 。
仔细查看 , 两个鼻孔都有流血的痕迹;塌下去的鼻子 , 也很不正常 。
让他开口说话 , 舌头上赫然粘了一大块血块 。
很显然 , 他的感觉钝化了 。 如果是正常人 , 肯定不能允许自己舌头上粘那么一大块东西呀!
让护士帮忙抽了一支麻药之后 , 果断进行气管插管 。 决不能等到一会儿呼吸不好了再插管 。 到那时 , 机体早已缺氧 。 缺氧对本就受伤的身体 , 可能又是一次伤害 。
第二个拉去CT室后 , 只剩下第三个一直在喊的这个 。
这里透露一下:急诊抢救的时候 , 医护人员并不会制止这种喊叫 。 尤其是医护人员人手不够的情况 , 听到他的喊声 , 反而可以确定他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