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健身行业一起“瘦身”的,还有健身展

和健身行业一起“瘦身”的,还有健身展

文章图片

和健身行业一起“瘦身”的,还有健身展

文章图片

和健身行业一起“瘦身”的,还有健身展

文章图片




面积较小的俱乐部、工作室成为健身行业的投资重点 。




文|马莲红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展会”是答案之一 。 作为国内健身行业三大主要展会之一 , 5月11日—12日 , CHINAFIT北京体育与健身大会再度落地国家会议中心 , 参会者依旧是一群“训练痕迹”明显的俊男靓女们 。
然而 , 这注定是一届完全不同的展会 。 “我参加CHINAFIT大会应该有10届以上了 , 这一次从规模到参加人数、参展商 , 都跟以往有很大的变化” , 一位观众在逛完展会后感慨 。
展会变化的背后 , 是正在革新的健身行业 。 三体云动发布的《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 , 过去5年里倒闭了超3万家专业健身场馆 , 然而另一方面 , 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出在体育产业所占比重高达5.8% , 仍是我国核心的体育产业 。 如何适应新的产业格局 , 避免“被倒闭”“边缘化” , 是当前健身行业关注的关键点之一 。
01
2024年健身行业“晴雨表”的三大趋势


健身行业每年有三个主要的大型展会:3月在上海举行的IWF , 4月同样落地上海的FIBO , 以及5月在北京举行的CHINAFIT 。
其中 , CHINAFIT北京体育与健身大会无疑是北方第一大健身展会 。 该展会首届创办于2012年 , 参展品牌众多、课程非常丰富、参会者超多 , 媒体关注度也高 , 见证了不少健身品牌的成长 。

体育大生意曾是2020CHINAFIT北京体育与健身大会媒体合作伙伴
2019年CHINAFIT北京体育与健身大会规模超过6万多平方米、遍布国家会议中心从负一楼到三楼的整四层楼 , 包括有600多个行业品牌、300多家专业参展单位、超过5万余位专业观众和1万余位注册会员参会 。
然而2024年的CHINAFIT北京体育与健身大会完全不同以往——本届大会分布在国家会议中心的一层和三层 , 一层展区是健身及运动装备跨境电商专馆 , 三层会议区云集健身、普拉提、瑜伽和康复领域百位名师两百节教育课程 , 以及可以随便试吃的素食嘉年华 。



整个大会预计吸引了超过3000名投资人、场馆主和2万名专业观众 , 同时还举办了CBBA中国健身健美新人大赛、北京市健美公开赛、CFC体能赛等5场赛事 , 约有数千人参与 。

总体而言 , 今年CHINAFIT展现出了三个趋势:
一是小而美的健身房正越来越好 。 过去 , 大型健身房、商业器材供应商一直是健身展的主要参与者 , 而今年这两大参与者的规模有了明显的缩水 , 泰诺健、力健等品牌都没有来 。 而国产健身品牌、一些小型健身房成为主要的参与者 , 比如前不久获得融资的坚蛋运动、开了超千家门店的乐刻运动等 。
二是成本更低的精品工作室正在被关注 。 展会当天 , 很多嘉宾分享付费的课程便是围绕精品工作室展开 , 就如何打造产品和引流等问题 , 给出了很多实战经验 。
三是月付制正在被更广泛地应用 。 以往展会多集中讨论如何提高续卡率 , 但现在一切变了 。 尽管在行业里 , 月付制仍旧有很多实操问题 , 但它仍旧被认为是相对更适合现阶段健身市场的一个付费模式 , 有数个主打月付制的服务商在大会上分享如何月付以及借此引流 。
02
一年倒闭近万家门店
人均消费首跌3000元以下


CHINAFIT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 展会在寻求更多的合作模式 , “健身房大量倒闭对我们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 值得一提的是 , 体育运动展会今年普遍招商困难 , 上海两大健身展会较往年规模同样缩减不少 , 另一主打户外运动的头部展会近日也传出资金链紧张、开不出员工工资的消息 。
大型商业健身房倒闭 , 是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 三体云动发布的《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中提到 , 受国民消费力下滑的整体影响 , 2023年全国商业健身房(含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倒闭总数为8057家 , 倒闭率9.46% 。
主流城市(含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商业健身房数量下滑尤为明显 , 但下滑幅度要比2022年缓和了一些 。 2023年主流城市的健身俱乐部有6852家 , 同比下跌了8.98% , 倒闭率为14.07% , 净增率为-8.94% 。 健身工作室门店数量为14762家 , 同比下跌了7.36% 。 倒闭率为13.71% , 净增率为-7.38% 。
健身房倒闭 , 通常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现金流断裂、负债高 , 被迫关店;另一种是由于盈利不佳、竞争能力不足等选择主动闭店 , 及时止损 。 在过去 , 第二种情况闭店的健身俱乐部尤其是连锁品牌中较为常见 , 但在2023年 , 每一种情况的占比都有了显著增加 。
整个商业健身市场仍以“洗牌”为主基调 , 多个头部品牌出现萎缩、关店、倒闭甚至是“跑路”等现象 , 典型的如金吉鸟、银吉姆、一兆韦德等 , 都相继压缩门店数量或闭店转让 , 其他的多家超过30家店的连锁品牌也在进行调整和改革 。

该报告也对此进行了分析调研 , 最终结果显示 , 2023年中国商业健身市场发展要比预期差 , 尽管人们的运动热情空前高涨 , 但受经济大环境影响 , 人们口袋中可供消费的预算普遍降低 , 在付费健身上显得更加谨慎 , “平替”的运动类型也明显增多 。
2023年健身会员整体规模和年度人均支出双双下滑 。 付费会员总数约6975万人 , 相比2022年下降了2.38% , 年均消费金额为2952元 , 这也是近年来首次跌到3000元以内 , 比2022年下降了11.19% , 比2019年下降了27.73% 。
03
新面孔成为健身行业主角


健身行业也并不是“哀鸿一片” 。 正如CHINAFIT大会展示出来的变化那样 , 新面孔正成为健身行业主角 。
面积较小的健身俱乐部站到台前 。 2023年 , 定位为精品店的1000平米以内的健身俱乐部占比相较2022年略有上升 。 “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排行榜”显示 , 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 曾经是行业头部品牌的一兆韦德从2022年的138家减少至35家 , 降幅达74.6% , 排名也从TOP5跌至中下游 ,
而坚蛋运动凭借174家门店成为榜单第一的门店 。 就在不久前坚蛋运动还宣布获得了A+轮、由贵州文投领投、麦纯电商跟投的数千万元融资 。 这次CHINAFIT大会上 , 坚蛋运动相关负责人也应邀前来 , 并向第三方发起了合作邀约 。

一些中小型、低成本的工作室成为投资主流 。 2023年头部健身工作室的门店数量不仅没有缩减 , 反而强势增长 。 在相关排行榜中 , 中田健身、乐刻健身依旧排在前两位 , 其中中田健身门店数量超过1400家 , 环比增长21.4%;乐刻健身门店数量超过1200家 , 环比增长10.86% 。
而排在第三位的是一个新品牌——嘿哈猫健身 , 一家位于长沙的“智慧社区健身房” , 第四位是超级猩猩 , 门店数量为223家 , 较2022年下滑5.9% , 第五位为Keepland , 合作门店数量超过160家 。
三体云动《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 , 2023年新增的健身场馆主要以跨行进入的创业者为主 。 新一代的健身场馆经营者普遍年龄在30-41岁 , 学历更高、更注重科学化发展 , 跨行业经营者数量达到31.37% 。
相比原来的行业从业者 , 跨行业的人对健身行业显得更有信心 , 更看好大健康赛道 , 对开店更多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投机 , 他们把开健身房当作一门生意在运营 。
总结
透过2024年三大展会 , 健身行业的“寒意”扑面而来 , 身处于此 , 从业者们该如何破局?
在体育大生意看来 , 健身市场一直处于变化中 , 把时间纬度扩大到十年内 , 会发现善于跟随时代而边的从业者 , 更能在健身行业留下来 , 比如曾被大佬们嘲笑的智能健身房、被认为是行业破坏者的月付制 。
回到当前健身行业市场 , 它的变化是多方面的 , 既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 也包括行业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变化 , 这些变化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 从业者需要捕捉到这些变化 , 不断创新和适应 , 积极推行“小而美”“月付制” , 提高服务质量 , 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 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


【和健身行业一起“瘦身”的,还有健身展】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CHINA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