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女的不到170,男的不到180,都算矮子吗?

家长的焦虑蔓延到身高 。
有女孩“中枢性性早熟” ,
很可能初潮来得过早 ,
挤压长个子空间 。
医生提出两个解决方案 ,
一是调整饮食、睡眠 , 结合运动 ,
对照父母身高 ,
最低能有1米55左右 ,
乐观一点有可能到1米6;
再一种就是打性抑制针 ,
抑制骨龄过快成熟 ,
让个子多长一会 。
妈妈选择了后者 ,
按照最理想的情况算 ,
打满两年 , 也要20万左右 。
有女孩想从事护理工作 ,
身高约为1米49 , 没达标 。
手头宽裕的爸爸希望注射生长激素 ,
但医生认为孩子骨龄已有15岁 ,
打针也无法追加身高 ,
爸爸说 ,
“我给你100万够不够?”“300万够不够?”
医生回绝了他的要求 。
以后女的不到170,男的不到180,都算矮子吗?
文章图片
即便很多家长嘴上都说 ,
孩子健康快乐比啥都强 ,
但看到人群中自己的孩子矮了 ,
焦虑还是猝不及防地来了 。
不只身高 ,
还有牙齿 ,
“整牙热”从青少年和成人蔓延到低龄儿童 ,
三岁孩子就开始戴牙套了;
还有医美低龄化 ,
还有保持好身材从娃娃抓起……
为人父母 , 得操多大的心啊 。
生娃容易养娃难 ,
诚不欺我 。
以后女的不到170,男的不到180,都算矮子吗?
文章图片
不能笼统地认为 ,
这些焦虑是自己作妖 , 自讨苦吃 。
有很多父母 , 并不奢望“高人一等” ,
只要达到同性别、同年龄段标准身高就行 。
治疗、干预如果错过了黄金期 ,
再怎么弥补都无济于事 ,
所以 , 有一丝希望 ,
就要牢牢抓住 ,
省吃俭用也不亏欠孩子 。
他们并无意在起跑线上拼争 ,
不是在追求80分、90分 ,
而是在努力及格 。
毫不怀疑 ,
父母是为了孩子好 ,
但爱的力量改变不了科学现实 。
打性抑制针、注射生长激素 ,
这是一种药物治疗 ,
不是在吃营养剂 ,
一些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
会影响孩子的自然成长 。
家长要仔细权衡 , 考虑好后果 。
以后女的不到170,男的不到180,都算矮子吗?
文章图片
却也有很多焦虑脱胎于丛林法则 ,
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
在未来竞争中有更多优势 ,
平视众人还不够 , 还要俯视 。
望子成龙 , 可以理解 ,
可“鸡娃”也得有个边吧 ,
培养兴趣特长、增强专业技术、
提升内在修养 ,
不比“拔苗助长”更有用吗?
何以解忧?
家长自己先得打开心结 。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 ,
一些发育问题难以解决 。
对于无法改变的结果 ,
折腾一番 , 起不到好效果 ,
终究要勇敢面对 ,
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 ,
接受改变不了的 。
别跟自己过不去 ,
别到头来 , 孩子没啥大问题 ,
自己倒“有病”了 。
世界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 ,
那些取得大成就的小个子 ,
谁都能随口说出很多 。
以后女的不到170,男的不到180,都算矮子吗?
文章图片
“如果我个子矮 ,
即便未来考上好大学 ,
我也只是个普通人 。
我高一点 , 我人生就有更多可能性 。 ”
13岁的中学生1米72 ,
仍然觉得身高不够 。
还有家长说 ,
强行给孩子增高 ,
是因为自己上学的时候被老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