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季节,袪湿只会煲汤?还可以这样做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袪湿 ,
以下四点可以参照一下——
1看大便:
大便不成形 , 而且便溏 , 又或者是大便粘马桶 , 很难冲 , 都说明体内有湿气 。 如果是既有便秘 , 解出来时大便又不成形 , 这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 。
2看舌头:
如果舌苔黄中带腻 , 说明体内有湿气 , 舌苔越黄越腻 , 说明湿气越厉害 。
3看皮肤:
身上出现瘙痒或皮疹 , 特别是在下半身阴囊、脚等部分 , 也说明体内有湿 。
4看精神:
如果每天早上起床时总觉得困 , 头发昏 , 像是有东西裹着 , 就是中医里说的“湿重如裹” , 打不起精神来 , 也懒得动弹 , 这说明你的体内湿气已经很重了 。
如果您不幸被上述信号戳中 ,
可能就要考虑祛湿了 。
如何有效去除湿气呢?
中医祛湿一般用渗湿、利湿、健脾、益气等方法 , 使脏腑气血调和、水液代谢有常 。 广东夏季适用的祛湿中药有茯苓、白术、五指毛桃、苍术、绵茵陈、五加皮、赤小豆、扁豆、芡实、砂仁、茅根、薏米、灯芯花、木棉花等 。 不过 , 建议市民在中医师的指导下 , 跟据个人体质来使用 。
多雨季节,袪湿只会煲汤?还可以这样做
文章图片
因应最近的天气情况 , 这里推荐几道居家日常调理茶汤方 , 不妨跟据个人需要试试——
广藿香紫苏茶
材料:广藿香3克 , 紫苏3克(1人份)
做法:加水150毫升沸水煮5分钟
功效:祛湿解表和中 。 尤其适用于夏日贪凉吹空调太过受寒导致的感冒 , 出现恶寒发热 , 头身困重疼痛 , 腹痛腹泻 , 恶心呕吐 , 胸脘痞闷 , 舌淡红 , 苔白腻等 。
白术黄芪茶
做法:取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 , 用开水泡之当茶饮 。
功效:甘香健脾 , 补中益气 ,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适用于体质较差、容易感冒的人群 。
五指毛桃土茯苓煲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 , 瘦肉1斤 , 陈皮5克 , 盐少许 。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 , 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 , 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 , 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 , 加盐调味即可 。
功效:清热祛湿 , 益气健脾 。
赤小豆粉葛煲鲮鱼汤
材料:赤小豆100克 , 粉葛750克 , 陈皮少许 , 鲮鱼500克 , 生姜3片 。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 , 切块;鲮鱼去鳞及内脏 , 洗净 , 慢火煎至微黄;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 , 加入清水2500毫升 , 武火煲沸后 , 改为文火煲2小时 , 放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
功效:具有清热利湿 , 解肌消肿 。 尤其适用于外感湿热之邪 , 症见热毒痈疮、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黄之人服用 。
除了煲汤 , “祛湿”还可以这样做
当然 , 不要万事靠煲汤 。 这个季节里 , 环境潮湿 , 不时淋雨、涉水等“外湿”的因素 , 还有不少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 都可能会导致人体津液运化失常停聚而出现“内湿” , 所以 , 想袪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环境避湿
潮湿多雨的季节里 , 要特别注意:不要经常呆在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 , 注意开窗透气;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淋完雨、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 , 吹干头发;涉及后要及时清洁擦干足部 , 保持干爽 。
运动袪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 , 促进身体器官运作 , 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 , 有助活化气血循环 , 增加水分代谢 。 运动时间以清晨和傍晚最佳 , 同时运动出汗量不宜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