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


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悬梁刺股
外文名
Painstaking in one’s study
释义
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 
拼音
xuán liáng cì gǔ
近义词
映雪读书、凿壁偷光
反义词
无心向学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词性
褒义
例句
“我悬梁刺股年复年 , 把铜雀磨穿 。”
作者
刘向
年代
战国
用法
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作品体裁
成语
悬梁刺股 , 读音xuán liáng cì gǔ 。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
目录
1简介例句2释义
3出处4成语辨析5成语典故
悬梁故事刺股故事后世评价
6相关人物7相似典故8典故启示
简介
编辑
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例句
空有一颗学习的心却没有悬梁刺股的精神 。
释义
编辑
梁:屋梁;股:大腿 。“悬梁刺股” , 就是把头发系在屋梁上 , 用锥子刺大腿 。形容勤学苦读 。
出处
编辑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 , 引锥自刺其股 , 血流至足 。”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 , 字文宝 , 好学 , 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 , 以绳系头 , 悬屋梁 。”
成语辨析
编辑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
近义:映雪读书、凿壁偷光
反义:无心向学
示例: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 , 把铜雀磨穿 。”
悬梁其解为:用绳索等吊具绑其头部(头发) , 使其固定在一个空间位置(悬空) , 不会因困倦自由活动 , 其中“梁”指房梁 , “股”在古代为大腿的意思 , 故为“股” 。
故也称:头悬梁 , 锥刺股 。
成语典故
编辑

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

文章插图

悬梁的故事
成语“头悬梁”和“锥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 。
悬梁故事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学 , 博闻强记 , 而且嗜书如命 。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
孙敬读书时 , 随时记笔记 , 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 , 时间长了 , 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一觉醒来 , 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 , 他抬头苦思的时候 , 目光停留在房梁上 , 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 , 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 , 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 , 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 , 只要头一低 , 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 , 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 , 他每天晚上读书时 , 都用这种办法 , 发奋苦读 。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 , 使孙敬饱读诗书 , 博学多才 , 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 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 , 常有学子不远千里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
刺股故事

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

文章插图

刺股的故事
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 , 引锥自刺其股 , 血流至足 。”苏秦 , 字季子 ,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 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 , 少时便有大志 , 随鬼谷子学习多年 。为求取功名 , 他变卖家产 , 置办华丽行装 , 去秦游说秦惠王 , 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 , 未被采纳 。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 , 以致盘缠将尽 , 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 , 亲人见他如此落魄 , 都对他十分冷淡 。苏秦羞愧难当 , 下决心用功学习 , 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 , 昼夜苦读起来 。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 , 一打瞌睡 , 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 , 强迫自己清醒过来 , 专心读书 。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 , 他再次周游列国 。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 , 并手握六国相印 。苏秦缔约六国 , 联合抗秦 , 投纵约书予秦 , 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 。
后世评价
“悬梁”之事据说是发生在汉朝 , 而“刺股” , 就出在苏秦在秦国受冷落之后闭门读书的一年间 。想想日后苏秦在六国之间蹦来窜去 , 最后落得被刺客要了性命的下场 , 他的确算是一个十足的英雄 , 但这 , “悬梁刺股”的故事 , 能作为佳话流传千古 , 一定是他没有想到的了 。
透过苏秦“刺股”之外的动因 , 可以感受到他苦心钻营的利禄之心 。褒贬不容我定言或评说 , 而此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 , 亦是彼彼可见的 。若苏秦或张仪 , 抱着做事的决心 , 而不是为了贪图自己一时的荣华 , 那段历史想必可以改写 , 譬如说 , 秦国早日一统天下 , 或者说 , 六国一直可与秦国抗衡?其实历史并不是由人格高尚的人谱写的 , 天使和魔鬼共同主宰着这个世界 , 众多平庸的人 , 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 或者埋头过着自己眼前的日子 。
伟人也好 , 恶人也罢 , 有时透过表象去深究其内因 , 足以摧毁我们一直固守的价值观 。若执着地钻研其究竟 , 近乎是种残忍 。而历史的画卷 , 最终彰显的 , 是世事阳光的一面 , 并非自欺或欺人 , 而是在无常世事里 , 人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和信念 , 来支撑脆弱的心灵 。恰如苏秦的“刺股” , 我们需要用此类的故事 , 去引导孩子们做事的毅力与恒心 , 而隐去其后的龌龊 , 任之随着时间的长河 , 渐渐消隐罢了 。
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 就会有收获 。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 , 就会有收获 , 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 , 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 。
相关人物
编辑
孙敬 , 东汉著名政治家 , 纵横家 , 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 。
苏秦(?-前284年) , 字季子 , 雒阳(今河南洛阳)人 ,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
相似典故
编辑
凿壁偷光
匡衡 , 西汉经学家 。家贫 , 他的邻居比较富裕 , 为了学习 , 匡衡便将墙壁掏个洞 , 引来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 , 勤学而无烛 , 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 以书映光而读之 。”
囊萤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 , 没钱买灯油 , 而又想晚上读书 , 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 , 刻苦读书 。
《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 , 常映雪读书 , 清介 , 交游不杂 。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 , 晚上不能看书 , 他觉得非常可惜 , 白白地浪费光阴 。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 , 半夜梦醒 , 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 , 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 , 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 。经过他夜夜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
韦编三绝
出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典故 , 原为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 , 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
闻鸡起舞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 , 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 , 总是慷慨激昂 , 满怀义愤 , 为了报效国家 , 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 , 就披衣起床 , 拔剑练武 , 刻苦锻炼 。
程门立雪
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 , 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 ,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 , 颐偶瞑坐 , 游酢与时侍立不去 。颐既觉 ,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典故启示
编辑
【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的意思】悬梁刺股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 就会有收获 。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