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铍怎么读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铍怎么读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外文名
Beryllium
释义
一种金属元素;中医用于针砭的针;两刃小刀;长矛
拼音
pí,pī
同音字
枇、皮
组词
铍滑、刀铍
偏旁部首

笔画顺序
撇、横、横、横、竖提、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笔画数
10笔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qhcy(五笔86),qby(五笔98)
繁体

铍编辑
汉语汉字
“铍”,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pí,最早见于秦系简牍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铍”的基本含义为一种金属元素 。[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
字源演变
编辑
“铍”,初见于秦系简牍中,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铍”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1]“铍”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铍怎么读

文章插图

铍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文

例词

例句




名词

中医用的长针

long needle used in acupuncture

铍针、铍刀


兵器 。双刃刀 。一说是大矛

long lance

抽剑刺王,铍交于胸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形容词

假借为“颇” 。偏,不平正

inclined

吏谨将之无铍滑 。——《荀子·成相》




名词

钢灰色、轻、坚硬、质脆而有毒的二价金属元素,具有高电导率且X射线对它有高的贯穿能力,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可以从它的化合物还原生产(如通过电解),主要用在合金中做硬化剂(如与铜),在X射线管中用作窗并且在核反应堆中用作慢化剂和反射层

beryllium




参考资料:[1]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铍”字头,请参考“鈹”字 。其含义如下:
【唐韵】敷羈切【集韵】【韵会】攀糜切【正韵】篇夷切,音帔 。【说文】大针也 。
又【说文】劒如刀装者 。【扬子·方言】锬谓之铍 。【左传·襄十七年】使贼杀其宰华吴贼六人,以铍杀诸卢门 。
又【昭二十七年】夹之以铍 。【注】《说文》云劒也 。
又官名 。与鉟同 。【史记·高祖功臣年表】长铍都尉击项羽,有功 。【索隐曰】徐广以长铍为官名 。铍,音敷皮反 。【前汉书】作鉟 。
又与披同 。【荀子·正名篇】吏谨将之无铍滑 。【注】铍,与披同 。滑与汨同 。言不使纷乱披汨也 。[1]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铍”字头,请参考“鈹”字 。其含义如下:
大针也 。一曰剑如刀装者 。从金皮声 。敷羁切 。
说文解字注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铍怎么读】大针也 。玄应曰 。医家用以破痈 。从金 。皮声 。敷羁切 。古音在十七部 。一曰剑而刀装者 。剑?刃 。刀一刃 。而装不同 。实剑而用刀削裹之是曰铍 。左传曰 。夹之以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