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鳜怎么读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鳜怎么读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释义
鳜鱼,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
拼音
guì,jué
同音字

组词
鳜豚
偏旁部首

笔画顺序
撇、横撇、竖、横折、横、竖、横、提、横、撇、点 、撇、横、竖折、竖、撇、撇、横撇、撇、捺
笔画数
20笔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QGDW
仓颉码
NMMTO
“鳜”,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guì、jué,最早见于《说文》中 。“鳜”的基本含义为体侧扁,性凶猛;引申含义为鳑鲏[1] 。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
字源演变
编辑
“鳜”,初见于《说文》中,形声字 。鱼表意,古文字形体像一条鱼;本义是鳜鱼 。“鳜”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鳜”的字源演变图如下[6]: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鳜怎么读

文章插图

鳜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文

例词

例句


guì

名词

即鳜鱼

mandarin fish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鳜”字头,请参考“鱖”字 。)
【唐韵】居衞切【集韵】姑衞切,音刿 。【说文】鱼名 。【玉篇】鱼大口细鳞斑彩 。【尔雅·释鱼】鱊鮬鳜鯞 。【注】小鱼也 。详鮬字注 。【本草】鳜然背有黑点 。昔仙人刘凭尝食石桂鱼,今此鱼犹有桂名,恐是此也 。生江溪闲 。【正字通】鱼扁形阔腹,大口细鳞,皮厚肉紧,味如豚 。一名水豚,又名鳜豚 。焦氏《笔乗》谓鳜名鮰鱼,误 。盖因鄕语谓鳜爲计,故以鳜本音桂,与鮠近也 。
又【广韵】【集韵】居月切,音厥 。
又【集韵】于月切,音哕 。
又居逵切,音龟 。义同 。【本草】鳜鱼背有黑点[1]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鳜”字头,请参考“鱖”字:)
鱼名 。从鱼厥声 。居衞切[1] 。
说文解字注
【字源演变详细释义 鳜怎么读】鳜鱼也 。篇、韵皆曰 。大口细鳞有斑文 。卽今人所食之鳜鱼也 。而释鱼鱊鮬、鳜鯞 。郭云 。小鱼也 。似鲋子而黑 。俗呼爲鱼婢 。江东呼爲妾鱼 。罗端良以今之彭皮当之 。玉裁谓鯞音同妇 。鱊鳜音近 。鮬鯞音近 。鳜妇卽今俗谓之鬼婆子是也 。非别有细鱼 。鯞音章酉反 。非 。从鱼 。厥声 。居衞切 。十五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