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
出自唐代李白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译文
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无云 。
秋日橘红橘红的,落向西面远方的长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处可以吊慰湘君?
南湖的秋水,夜寒无水雾,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银河上青天 。
姑且把洞庭湖赊买给月宫嫦娥,再驾船到白云边上买桂花酒去 。
贾至啊,汉朝著名的洛阳才子贾谊是你本家吧?都是被贬到湘江;李晔啊,你我的本家,后汉的李膺也是贬到湖南,喜欢月下泛舟 。
他们都还在思念长安吧?还笑得出来吗?大概连西天在那里都不知道吧?
皎皎秋月高挂在洞庭湖的西边,湘江北面早有鸿雁飞归 。
满船醉客载歌载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 。乾元二年春,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秋时由江夏(今湖北武昌)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 。此时,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与李白相遇 。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这一组五首七绝记其事 。
参考资料:完善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50-752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5-326
赏析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 。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
第二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 。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 。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 。“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 。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察之极难 。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 。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 。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 。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 。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 。“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 。其措意亦妙 。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 。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 。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绝不能“赊”,也不用“赊” 。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 。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 。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 。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 。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 。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 。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 。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 。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 。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 。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
总的说来,第二首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第一、三、四首诗的末句都有“不知”二字,这三个“不知”,词相同而义不同,因此不相重复 。第一首诗“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并非真的想去吊湘君而觅其处所,仅是抒发缅怀古人之情而已;第三首诗“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是对自身遭遇不满、怅然若失、前途未卜之嗟吁而已;第四首诗“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是沉醉于洞庭湖之月色与船歌、乐不知返,寒意侵袭而未能察觉而已 。三个“不知”各有其妙处 。
最后一首诗,“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运用娥皇、女英的美丽传说,表达一种人生难以完美的感慨;“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赞美洞庭湖的景色,写得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
参考资料:完善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5-326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赏析译文注释 淡扫明湖开玉镜下一句

文章插图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