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立夏
外文名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别名
立夏节
季节
夏季
风俗活动
斗蛋游戏,尝新活动
流行地域
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
民俗节日类型
中国传统节日
起源时间
公元前239年
拼音
lì xià
时间
每年公历5月5或6或7日
气候类型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前一节气
谷雨
属性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四月节令
后一节气
小满
三候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农事活动
已成熟的春花作物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时节主要防治番茄早疫病等
风俗食物
嫩蚕豆,立夏饭,立夏蛋
养生
调养精神,保养心脏,饮食宜清淡
斗柄指向
斗指东南
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45度
代表寓意
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划分依据
斗转星移(上古),圭表测影(汉至清初),太阳黄经(现今)
立夏编辑
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礼俗,旧时人们在立夏时举行“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真正意义上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
目录
1节气起源2天文历法3物候现象4气象变化5重大事件6典籍记载7气候特点
节气气温雨水特点8农事概要蔬菜管理果树管理畜牧管理9气节养生
养生窍门注意10日期计算11节气文化迎夏仪式尝新活动吃鸡蛋
斗蛋游戏称人民间谚语相关诗词
节气起源
编辑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文章插图

立夏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为立夏 。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 。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对应节气中最重要的“八节”,还产生了民俗节日中最重要的“八节”,即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
关于立夏,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 。所以,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如典型的“三新”有:樱桃、蚕豆和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换为青梅、麦子、豌豆之类 。除了吃,当然还有玩,甚至还是连吃带玩,那便是立夏日里最著名的游戏:斗蛋 。
天文历法
编辑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
物候现象
编辑
明人《遵生八笺》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
《逸周书·时讯解》有:“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
气象变化
编辑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南方地区普遍高温潮湿多雨,秦岭-淮河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少雨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 。
进入立夏节气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5月中旬的雨量迅速增大,而此时的华南,也进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此时的暴雨往往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地域上的广阔性和强度上的猛烈性特点,在两广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闽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段,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说法 。立夏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这时华北、西北等地气温虽然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比较强烈,天气十分干燥 。
重大事件
编辑
立夏节起义
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河南省商城县南部地区(现金寨县),爆发了以民团起义为主并和农民暴动相结合的武装起义 。它是继湖北省黄麻起义之后,在大别山区爆发的又一次武装起义 。
典籍记载
编辑
立夏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文章插图

立夏
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蝼蝈鸣 。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 。《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 。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复身;走不能先人 。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 。《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 。《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
王瓜生 。《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 。《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
其他史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中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
气候特点
编辑
节气气温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文章插图

立夏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
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
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 。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 。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 。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 。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 。”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
农事概要
编辑
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插秧,我县有“立夏种半田”之说,同时注意抓好田间管理 。立夏时节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对已成熟的春花作物,要及时抢晴收割 。
蔬菜管理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文章插图

立夏
立夏至小满期间,气候异常,忽冷忽热,并伴有沙尘天气,致使给各种保护地栽培的作物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是病害多,越冬茬瓜类、茄果类死秧现象较遍,蔓枯、立枯、青枯病、霜霉、疫病时有发生;二是生长不正常茄果类果实膨大不均匀、空洞果、畸形果多,瓜类出现秧蔓旺长、尖嘴瓜、弯瓜较多 。因此,在管理上要掌握晴天棚内24℃就要通风,中午不要超过32℃ 。夜间气温过高留通风口,在通底风时要在棚内前边增设约60-80厘米高的迎风膜,以减缓通风时对作物的影响(要再次固定好压膜绳,防大风吹毁棚膜) 。使棚内昼夜温差达10-15℃以上,保持早晨最低温度在12-15℃,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对死秧三分之一以上的棚应进行土壤消毒后换茬,采用土壤净化剂(石灰氮-氰胺化钙)加秸秆或植物秧蔓,进行深翻25-30厘米,起垄、盖膜、灌水、密闭大棚,高温消毒20-25天,可有效防治土传病虫(根结线虫)害及连作障碍引起的生理病害 。⒈种或育苗的作物立夏前后播种半夏黄瓜、豇豆(豆角)、育苗麦茬茄子、冬瓜 。⒉病虫害防治在育苗过程中结合防治病虫病,对各种保护设施栽培的多种作物,要注意防治白粉虱、蚜虫、斑潜蝇,特别是大棚内害虫要在5月上旬集中消灭在棚内,以减少迁飞到露地,造成更大的危害 。
果树管理
1、柑橘做好保花保果,谢花后及时喷施1~2次叶面营养液和保果剂,并抹去过多的新梢 。认真搞好花后病虫害防治,重点是疮痂病、树脂病(黑点病)及红蜘蛛、蚧(矢尖蚧)类、卷叶蛾等病虫害 。
2、杨梅继续抓好保果治虫为中心的管理 。刨树盘、盖土和复草等保水保肥措施,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进行树冠喷水,以减少落果 。增施壮果促梢肥 。株施硫酸钾1~3kg,菜饼2~3kg,于上旬结束 。病虫防治:尺蠖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褐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布 。抓好蚧壳虫的第一代若虫防治,可用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或35%快克乳油1000倍液喷雾 。点灯诱杀羽化的杨梅毛虫成虫,人工摘除蓑蛾虫囊 。
3、枇杷及时施足采前肥,适时采摘,加强果实日烧病的预防、果实炭疽病的防治和枇杷黄毛虫第一代幼虫的防治工作 。
4、桃夏季修剪为中心,及时进行疏果、套袋和追肥等工作 。
5、樱桃(大樱桃)以促进花芽分化为中心,加强采后管理和防治刺蛾、蓑蛾、天幕毛虫、举尾毛虫、枯叶蛾、桃小叶蝉、红蜘蛛、天牛等害虫 。
6、葡萄以夏季修剪为重点,加强黑痘病、霜霉病、透翅蛾、葡萄粉蚧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
7、梨以控制新梢过度生长、控制着果量、促进新梢花芽分化为重点,加强梨网蝽、梨小食心虫、金缘吉丁虫和梨黑班病的防治工作 。
畜牧管理
从立夏开始,天气由暖转热,在畜禽业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⒈养肉用牛的专业户,可以抓住这一时机,购进部分老残耕牛用作催肥,可收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⒉生猪,良种公母猪配套规模场要抓好配种工作,做到全群满怀 。可利用黑麦草喂猪,可以减少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注意在季节更替和气候突变时,加强猪舍清洁卫生,猪舍的用具经常用10-20%石灰水消毒 。⒊养禽专业户要定期用20%石灰水对鸡舍进行消毒和百毒杀带鸡消毒,除做好禽流感、鸡瘟、法氏囊等病毒病预防外,还要着重预防鸡球虫病、禽霍乱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⒋加强蚊蝇灭除工作,在饲料中应添加驱虫剂 。
气节养生
编辑
养生窍门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文章插图

立夏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 。心为阳脏,主阳气 。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 。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 。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 。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 。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 。”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 。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
《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 。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 。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 。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 。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 。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 。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 。《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 。
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 。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 。
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
时令节气话养生“立夏”与“小满”
5月5日立夏,5月21日小满 。人们习惯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村居即事》诗中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在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 。从养生的角度看,立夏后,人体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在养心 。中医认为,五脏之中的心对应夏,“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 。
“心主神,为神明之用” 。当夏日气温升高后,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极易烦躁不安,心火过旺,好发脾气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和躯体可通过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所以,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肌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 。
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 。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
注意
?立夏出汗过多易伤“心”
日期计算
编辑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52,20世纪=6.3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5.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
例外:1911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
为什么有时是5月5日却有时是5月6日,主要是看西历是否闰年,如果想容易记下,只要知道奥运年份便行 。
节气文化
编辑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 。”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 。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
吃鸡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 。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
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 。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中国传统小吃之一 。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呢?
一种说法是,古人认为,鸡蛋溜圆,象征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平安 。“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蛋”的习俗,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
也有一种说法:立夏吃东西最补,吃一枚鸡蛋相当于吃一只鸡 。立夏后,农事开始繁忙起来,人容易疲乏 。吃红枣鸡蛋,是为了补充体力 。
这个说法,倒是和中医理论契合 。中医认为,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的时候,红枣鸡蛋很难吃到,吃一个立夏蛋,既是辛苦劳作前的犒赏,也是对平安和丰收的企盼 。
由于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所以哪怕是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立夏吃鸡蛋也是有益健康的 。
而鸭蛋性凉,能滋阴清肺,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适用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病 。如果是日常活动量较大且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年轻人,可以尝试一下咸鸭蛋,只要不是吃起来很咸,则既可清热,又助补充盐分等矿物质 。
在嘉兴地区,立夏蛋里也有咸鸭蛋的身影 。搞养殖的人知道,开春后的鸭产的蛋品质最好,是制作咸蛋的上佳材料 。立夏时节的咸鸭蛋都是在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食用,是一年中的头谱(注:方言)咸蛋 。第一批咸鸭蛋是在立夏吃的,这跟端午节的咸鸭蛋意义不一样 。
立夏吃鸡蛋要适量
夏季人体消耗大,应该注意补充营养素 。俗话说,“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意思就是说,吃了鸡蛋人特别有劲 。鸡蛋清是优质蛋白质,鸡蛋黄里富含卵磷脂,鸡蛋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
尽管鸡蛋的经验价值高,但是鸡蛋不是吃越多就越好 。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导致肥胖 。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 。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 。很可能会出现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
所以立夏吃鸡蛋要适量,每天吃一个到两个就可以了 。另外,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 。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 。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
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 。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
称人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文章插图

立夏“称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 。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 。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 。诸葛亮嘱咤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 。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 。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 。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 。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 。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 。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 。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 。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
民间谚语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
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
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
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
苹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 。
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
牛驴骡马喂养好,加强防疫常检查,
使役需要讲科学,强弱快慢巧配搭,
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
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
【节气起源天文历法气象变化节气文化 立夏的由来】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
春争日,夏争时 。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
风生火龙雾生疸 。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
小麦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
立夏大插薯 。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
立夏芝麻小满谷 。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
立夏种绿豆 。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
立夏前后种络麻 。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
立夏三日正锄田 。
锄板响,庄稼长 。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
锄下有水也有火 。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
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
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
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 。
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 。
头遍开,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来 。
头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顺垄跑 。
头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锄 。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 。
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
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
苗子不全,及早补填 。
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
一边一铁锨,末后连窝端 。
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
苗子补严,间定莫慢 。
定苗带个篮,蚜株移出田 。
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
棉花鏊子腿,谷子羊屙屎 。麦子下种子隔子,谷子留苗屙屎 。
要想吃小米,谷子羊屙屎 。
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
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
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
苗荒甚于草荒 。
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
苗荒苗,不结桃 。
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
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
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
稠倒高粱稀倒谷 。
稠谷稀麦,十有九坏 。
稠谷好看,稀谷吃饭 。
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
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 。
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 。
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 。
拣苗如上粪 。
谷茎圆,莠茎扁,莠草脆硬,谷叶绵 。
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 。
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孙 。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 。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 。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
棉花定了苗,株间快松挠 。
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
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
锄头早,僵瓣少 。
棉花勤锄草,秋后拾花早 。
力量麦子锄头谷 。
锄草不论遍,越锄越好看 。
护根草,长到老 。
垄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 。
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
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 。
地边锄杂草,病虫都减少 。
地湿温低苗病重,深锄勤锄病减轻 。
春锄杂草少,夏锄棉苗好,秋锄如拾金,冬穿新棉袄 。
不怕苗子小,就怕虫子咬 。
苗要好,除虫早 。
治虫没有巧,治早治小又治了 。
少了不治虫,多了治不净 。
小时治不净,大了就有抗药性 。
虫子危害细查看,对症下药是关键 。
蝼蛄危害呈丝线,金针虫害有孔眼,蛴螬齐茬根茎断 。
一看红彤彤,庄稼生火龙(红蜘蛛)
小麦开花,蚂蚱跳打 。
旱涝荒蝗紧相连 。
先涝后旱,蚂蚱成片 。
杈多株矮心皱肿,玉米得了病毒病 。
苹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适当产果多 。
三三见九少,二五一十多 。
枣步曲,危害大,防治不能过立夏 。
种地要三壮:人壮、地壮、牲口壮 。
畜是农家宝,全凭饲养好 。
人凭饭养,畜凭草养 。
没有砖瓦难盖楼,没有草料难喂牛 。
够不够,三千六(一头牲口一年吃3600斤干草) 。
青草、格荛,强似喂料 。
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
草细如加料 。
把草把料,牲口欢跳 。
把草把料马没饱,草料半槽顶住了 。
先草后料,四角拌到 。
勤添少给,无料也肥 。
先草后料,少给勤添,一直吃到亮了天 。
牛要喂饱,马要夜草 。
马无夜草不肥 。
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膘 。
牲口喂花草,无料也上膘 。
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
马吃寸草牛吃屑,猪吃糟糠能上膘 。
牲口越肥越顶戗 。
若要牲口把膘保,千万莫喂霉烂草 。
牛猪细草料,骡马囫囵粮 。
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 。
忙时喂嘴,闲时喂腿 。
马无夜草不胖,牛不足饮不壮 。
牛喝一个大肚子,就能抵挡一阵子 。
常喂喂在腿上,现喂喂在嘴上 。
饮马三提缰 。
草膘、料力、水精神 。
年驴月马十天看老牛 。
客守货,船掌舵,喂牛看着牛倒沫 。
有病无病,倒沫为证 。
干完活,驴打滚,牛倒沫 。
只要牛出满鼻汗,不倒沫也能接着干 。
养牛要知牛脾气,喂养使活要仔细 。
勤刷毛,膘头好,舒筋活血疾病少 。
一日三挠,等于加料 。
一日刷三刷,强如喂芝麻 。
好喂不如好使 。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
小毛驴,真格靠,黑白轴转疾病少 。
长拉套,短驾辕 。
长犁、短耙、高吊磙 。
不怕使十天,就怕猛三赶 。
马骑前,驴骑后,骡子骑当中 。
老马识途 。
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
毛驴脾气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
懒驴上套屎尿多 。
一个槽上拴不住两个叫驴 。
饲料多样,猪体肥壮 。
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
猪吃百样草,发酵喂更好 。
猪菜切得细,如同加白米 。
熟食焖烂,一天斤半 。
先稀后稠,猪大如牛 。
有了水浮莲,养猪不赔钱 。
猪喂一盆食,牛喂一把草 。
人下饭桌猪上槽 。
糟糠出猪,粪草出鱼 。
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个猪娃吃得香 。
槽内无食猪拱猪 。
老母猪护崽十八天,豁出命来和狼干 。
小猪崽,十八天,吃食不吃奶 。
猪要肥,吃饱睡 。
猪困长肉 。
牛栏要通风,猪圈要软松 。
猪要喂好,窝干食饱 。
圈干槽净,猪不生病 。
养猪无巧,圈干食饱 。
温食暖圈,一天斤半 。
冬天暖,夏天凉,伏天不要晒太阳 。
相关诗词
《寓言二首》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 。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 。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
忆昨别离日,桐花复井栏 。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 。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
《立夏》左河水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
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
《念奴娇 。壶中天》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 。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 。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 。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 。
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 。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 。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 。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
《日忆京师诸弟》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陆游
(一)
松阴系马启朱扉,粔籹青红正此时 。
守墓万家犹有日,及亲三釜永无期 。
诗成谩写天涯感,泪尽何由地下知 。
富贵贱贫俱有恨,此生长废蓼莪诗 。
(二)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
《立夏》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
《立夏前二日作》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陆游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复井凉 。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
四月二十八日作又行遍人间病不禁,
四月欲尽五月初,九十未及八十余 。
开口何曾谈世事,收身且复爱吾庐 。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
立夏诗画/(近)吴藕汀
多年不见小黄鱼,
寄客何来樱笋厨 。
立夏将离春去也,
几枝蕙草正芳舒 。[1]
格致-立夏黄志钢
风雨阴晴总有时,路上几人在踯躅?
秋去春来华发生,光阴悠然不复返 。
问君心有何所寄,恰似细雨起波澜 。
人间世事多曲折,登高一览皆通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