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黄梅戏为什么在不是发源地的安庆能够发展起来?

【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黄梅戏为什么在不是发源地的安庆能够发展起来?】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 。既然友人邀请那我就说几句 。

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黄梅戏为什么在不是发源地的安庆能够发展起来?

文章插图
我认为 , 黄梅戏发源地究竞在哪里不重要 , 重要的是它能否生根 , 发芽 , 开花 , 结果 。过去我在报纸和一些文章中也看到一些争论 , 有说湖北黄梅乃黄梅之乡 , 另说安庆怀宁县石牌是黄梅始祖 。不管如何说法这都是争论不可定性 。最近 , 我从有关资料上看到了黄梅戏起源之说 , 内容翔实证据确凿 。安庆怀宁县石牌一带过去流传一种民间小调 , 姑娘小伙子们在春天黄梅季节釆茶 , 耕作自创一些朗朗上口的曲牌 。农闲时三五个人组成一个草台班子唱的都是民间传说或张家长 , 李家短日常之事 。久而久之男女老少都唱逐步向周边流传扩大 , 加上农耕黄梅时节 , 有心的人便把这种民间小调称之为黄梅调 。解放后逐步形成一个大的剧种黄梅戏 。黄梅戏能发展壮大成今天的规模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黄梅戏是哪里的地方戏,黄梅戏为什么在不是发源地的安庆能够发展起来?

文章插图
第一 , 党和政府的重视 。黄梅戏在安徽安庆是少有的一个剧种 ,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 。解放后将散落的黄梅戏优秀的民间艺人如:严凤英等集中成立了安庆市黄梅戏剧一团 , 二团 , 同时 , 建立了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学校 ,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黄梅戏人才 。五十年代华东戏剧艺术调演黄梅戏《天仙配》参加调演轰动戏界一举成名 。先后有《天仙配》 , 《牛郎织女》 , 《龙女》等拍成电影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声望 , 它影响了几代人 , 黄梅戏深深地扎根民间至今经久不衰 。为了培养更多的黄梅戏人才 , 安庆市将黄梅艺校整合建立了黄梅戏艺术学院 。今后 , 黄梅戏将会人才济济更加发扬光大 。
第二 , 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 发掘和壮大黄梅戏的队伍 。一个好的剧种要发掘 , 发展壮大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黄梅戏的传承老一辈艺人功不可没 。其代表人物严凤英 , 王少舫 , 特别要提一下严凤英在北京的演出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题字表扬 , 这给黄梅戏增添了七彩光环 。还有一些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有 , 时白林 , 潘启才 , 左胜利 , 潘景琍等人为繁荣黄梅戏呕心沥血 。当代正挑大樑的黄新德 , 马兰 , 韓再芬等为黄梅戏的发展奉献青春 。
第三 , 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安庆市甚至安徽到处随时可以听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 绿水青山带笑容》 , 《天上人间心一条》 , 《王小六打豆腐》 , 《夫妻观灯》悠扬动听的黄梅调 。安庆市政府连续举办了十几届黄梅戏艺术节取得了轰动效应 , 这对普及黄梅戏起到了锦上添花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不管是什么文艺演出黄梅戏肯定是首选 。
总之 , 英雄不问出处 。只要对人民有利 , 对繁荣祖国戏剧事业有利大家要爱护它弘扬它 。我相信 , 黄梅事业不论在何方都会茁壮成长 。
黄梅戏 ,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 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 。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黄梅多云山 , 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 。清道光前后 , 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 , 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 , 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 , 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 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 , 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 , 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 。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的一组小戏 。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 , 有的则以人“串”” 。
“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 , 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 。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 。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 , 渊源于唐初 , 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宿松、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 , 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 , 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 , 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 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
中国的戏曲中 , 花鼓戏和花灯戏一样 。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 全国有好多地方剧种都以花鼓戏命名 , 其中以湖南省最多 。
湖南有:长沙花鼓戏 , 衡阳花鼓戏 , 常德花鼓戏 , 岳阳花鼓戏 , 邵阳花鼓戏 , 零陵花鼓戏等等 , 这些剧种笼统的被称为湖南花鼓戏 , 湖南人把它们称为小戏 , 虽然都叫花鼓戏 , 其实都是不同的剧种 , 相同点就是伴奏的主胡一样都是‘大筒’ , 曲调就各是各的 。
以花鼓戏命名的剧种还有湖北的荆州花鼓戏 , 河南的豫南花鼓戏 , 安徽的皖南花鼓戏 , 广东的乐昌花鼓戏 , 陕西也有一个 , 等等 , 这些各有各的特色 , 都是深受当地民众喜欢的 。
豫剧又叫河南梆子 , 历史上分豫东和豫西调 , 是河南省主要的剧种之一(顺便提一下 , 河南还有曲剧 , 越调剧 , 坠剧等等) , 深受河南人们的喜欢 , 常香玉就是豫剧的一代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