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结局 非洲屋脊是什么


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结局 非洲屋脊是什么

文章插图

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 作为非洲大陆上最高的山峰 , 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虽然靠近赤道 , 山顶却常年布满冰雪 。
在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 , 主角最后死于一场梦境:“他看到的 , 是如整个世界一般的广阔 , 宏大、高耸 , 在阳光下闪耀着不可思议的洁白光芒 , 那是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顶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 作为非洲大陆上最高的山峰 , 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虽然靠近赤道 , 山顶却常年布满冰雪 。冰与火并存 , 令乞力马扎罗山平添一层神秘色彩 , 为神话故事提供了绝佳素材 。
乞力马扎罗在斯瓦希里语中意为闪闪发光的山 , 它大约形成于75万年以前的火山运动 。在坦桑尼亚人民心中 , 乞力马扎罗山就是他们的守护神 。它的脚下是一望无际的东非大草原 , 绿草如茵、牛羊成群 , 人们世代繁衍生息 , 迎接八方来客 。有人说 , 去坦桑尼亚不能错过两件事 , 第一件是欣赏草原落日 , 第二件便是登上乞力马扎罗山 。1889年 , 德国地理学家汉斯·迈尔和奥地利登山家路德维希·普特舍勒第一次登上乞力马扎罗顶峰 。直至今天 , 无数登山爱好者前赴后继 , 尝试登顶 。坦桑尼亚政府为增加当地人的就业机会 , 不允许游客自行登山 , 必须雇用向导和挑夫领路和运输 。这种做法可谓一举三得 , 不但能减轻登山者体力负担 , 还能有效拉动旅游经济 , 同时促进不同国家民众间的了解与交流 。
攀登乞力马扎罗山通常要花四五天时间 , 有7条不同的登顶路线 。在七大洲最高峰中 , 乞力马扎罗山势较为平缓 , 却也凶险万分 。一般而言 , 抵达登山入口要经过热带雨林区 , 道路两旁是高耸茂盛的参天巨树 , 相伴而生的是密密麻麻的苔藓和地衣 。随处可见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树枝 , 不时有猴子等动物在林间来回穿梭 。浓重的雾气影响了能见度 , 给攀登之路留下悬念 。走出雨林 , 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嶙峋的岩石、多变的天气、泥泞的道路 , 无时无刻不考验着登山者的耐心与毅力 。
随着海拔上升 , 云朵变幻出多样形状 , 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 成群的漆黑渡鸦四处寻觅食物 , 登山者的营帐随处可见 。越往上爬 , 植被越稀少 , 散落分布的岩石占据了大部分视野 , 稀薄的空气很容易让人产生高原反应 , 气温的骤降也使人有了退缩的念头 。唯一的慰藉是夜空中闪耀的颗颗繁星 , 一望无垠的星空能给予人心灵最纯粹的涤荡 。不经历艰险怎能得见光明 , 冲破重重险阻 , 终于体会到“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的快乐 。大片厚重云层在脚下环绕 , 辽阔的远方在眼中铺展 , 激动的喜悦在心里回荡 。当夕阳的余晖照耀在乞力马扎罗山顶峰 , 冰川呈现出熠熠闪光的动人景象 , 无法言说的震撼萦绕在每个人的脑海中 。
乞力马扎罗山之所以被赞誉为“赤道雪峰” , 关键在于海拔5000米以上覆盖着最厚达80米的冰川 。最高点乌胡鲁峰有一个庞大的火山口 , 内壁覆盖着厚厚的冰层 , 底部耸立着雄伟的冰柱 , 蔚为壮观 。有趣的是 , 传闻公元2世纪时 , 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曾在地图上标注出乞力马扎罗 , 后人觉得赤道附近有雪山实在不可思议 , 便将其从地图上抹去 。1846年 , 德国人约翰内斯·雷布曼亲眼看见乞力马扎罗的雪顶 , 上报地理学会 , 还是不被认可 。直到后来 , 探险家对乞力马扎罗展开深入探测 , 赤道雪峰之名才为世人认可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休眠火山 , 蕴含着惊人能量 。据科学家测定 , 近年来 , 火山口一直在释放气体 , 火山熔岩距离火山口不远 , 但没有确切的喷发迹象 。从高空俯瞰乞力马扎罗 , 宛如一棵气势磅礴的通天大树 , 护佑着非洲大陆欣欣向荣 。
【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结局 非洲屋脊是什么】遗憾的是 , 近几十年来 ,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快速消融 。由于冰川消失 , 山体显露出黢黑的冻土层 , 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按照现在的趋势 , 数十年后 , 山顶冰川将完全消融 。专家分析 , 一是全球气候变暖 , 加剧了冰川的融化;二是乞力马扎罗内部火山活动加剧 , 也使冰川急剧消失 。大自然警钟长鸣 , 当乞力马扎罗的冰川全部融化 , 地球上失去的将不仅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赤道雪峰 , 更是一套极为珍贵的乞力马扎罗生态系统 。也许太想目睹赤道冰峰的美景 , 冰川消融的预警反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登山 , 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速度 。乞力马扎罗巍峨无声地伫立 , 凝望着这片站立了数百万年的大地 。如果将来 , 人们只能从故纸堆中回望这座美丽山峰的雪顶冰川 , 将多么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