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

五河 , 河湖纵横 , 素有“泽国”之称 。
3万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 传承文明 , 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 。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 , 是五河民歌蕴孕的土壤 。

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

文章插图

五河民歌在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就已形成 , 是安徽省的传统音乐 。
经过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 , 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 以五河、蚌埠为核心 , 五河民歌播布皖苏两省十几个县市的广大地区 , 出现了《摘石榴》、《打菜苔》、《洗白衣》等一批优秀节目、产生了马流柱、曹新云、张红曼、薛胜友等一批著名民歌手 , 鼎盛时期“姐在南园摘石榴 , 哪一个讨债鬼隔墙砸砖头”等风趣歌词伴着优美的旋律随风飘荡 , 不绝于耳 。

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

文章插图

五河民歌种类繁多 , 曲目丰富 , 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为表演唱和白口 , 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多种表演方式 , 曲调委婉 , 欢快流畅 。
五河民歌的类型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小调三大类 , 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较多 , 也最具有五河特色 。

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

文章插图

五河地处淮北、淮南地区和苏北部地区交界之处 , 其语言、文化等方面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 也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渗透 , 其民歌风格、旋律 , 既包含着淮北那种侉腔侉调、粗犷豪迈的元素 , 又有着节奏平稳的和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 , 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 是淮河中下游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 。

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

文章插图

2008年 , 五河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费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如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要好好保护 , 继承发扬 。

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

文章插图

国家一级编导赵新盟先生曾说:“保护五河民歌 , 必须做到“根深叶茂” , “根深”就是要发展原生态的五河民歌 , 始终保持着五河民歌的特色;“叶茂”则要推广民歌 , 扩大影响力 , 以新形式、新角度来演唱五河民歌 。五河民歌与花鼓灯发展同为淮河流域富有特色的艺术瑰宝 , 两者可以结合发展 , 近年来 , 在诸多大型演出中 , 五河民歌逐渐作为灯歌成为花鼓灯表演的一部分 , 歌舞并重 , 视觉与听觉得到了完美结合 。”

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

文章插图

【五河民间小调的解释 什么是五河民间小调】这对于五河民歌的长期发展来说 , 未尝不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