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生,谢谢侬!”今天,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全部平安归来( 三 )


上海浦东公利医院主要是收治高龄危重症患者为主 , 且都有着较多的基础疾病 , 因而除了做好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 , 还需要医务人员耐心地安慰着他们焦虑的情绪 。
“白天同事们忙于病区的救治工作 , 全副武装地重复着静脉注射、动脉采血、配药、吸痰、鼻饲、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 还有帮助病人俯卧位通气、翻身、检查各管路是否通畅、记录患者体温 , 记录出入量……”汤晋说 , 晚上还要进行线上学习 , 将标准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 为了患者能够得到更好地救治 , 护理人员除要负责患者所有治疗外 , 还要落实生活护理 , 舒缓患者情绪 。
一位援沪的护士值班时 , 看到一位老奶奶独自一人坐在病房外的走廊上 , 她因想念家人悄悄哭了 , “我就一直听着她讲故事 , 那一刻 , 也许陪伴和倾听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一位援沪的医生说:“由于病情不能准确表达需求 , 只能发出简单‘啊’的夏婆婆 , 每一次当我们询问需求 , 她都会紧紧握住我们的双手 , 虽然戴着很厚的橡胶手套 , 但依然能感受到传递的信赖和温暖 。 ”
此前 , 在病房7床的吴大爷(化名) , 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 , 焦虑也在增加 。
“第一天进入病区看到他 , 还开朗健谈面带笑容 。 然而 , 一天晚班查房时 , 同事看到吴大爷变得愁容满面 。 ”汤晋表示 , 因为新冠患者必须保持睡眠足够以增强抵抗力 , 当时同事就上前和老人聊天 。
一番交谈之后 , 老人透露心底话 , 他是因为担心治疗的药物 , 医保能不能报销 。
“贵州医生,谢谢侬!”今天,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全部平安归来
文章图片
今天 , 汤晋带着23名省职工医院援沪的医疗人员平安归来 。
“我们的队员马上给他做出详细的解释 , 才打消其心中的疑虑 。 ”汤晋回忆 , 当晚 , 吴大爷在睡前说的一句话 , 让大家都深有感触 。
他说:“生在中国 , 何其幸运 。 ”
在上海期间 , 汤晋和同事学会了两句上海话 。
同时 , 他们听到最多的一句上海话 , 就是“贵州医生 , 谢谢侬!”
黔沪情深 , 风雨同舟 。
来上海前 , 汤晋的爱人曾叮嘱她:“你保护好自己 , 带好小朋友们 。 等你回来 , 我来接你 。 ”
她想对先生说:“幸不辱命 。 不过 , 接我回家就再等段日子吧 , 咱们服从组织安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采访人员任勇冷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