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译文赏析 买丝绣作平原君下一句

出自唐诗人李贺的《浩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 , 帝遣天吴移海水 。
王母桃花千遍红 , 彭祖巫咸几回死 。
青毛骢马参差钱 , 娇春杨柳含细烟 。
筝人劝我金屈卮 , 神血未凝身问谁 。
不须浪饮丁都护 , 世上英雄本无主 。
买丝绣作平原君 , 有酒惟浇赵州土 。
漏催水咽玉蟾蜍 , 卫娘发薄不胜梳 。
看见秋眉换新绿 , 二十男儿那刺促 。
浪饮:一作乱舞 。
春晴之日 , 李贺随同朋友们骑马来到郊外游览 。眼前山含秀气 , 水泛新绿 , 桃花攒簇如火 , 柳枝摇曳似烟 。诗人在悦目赏心之余 , 不禁神驰物外 , 感慨万端 。从秀丽的山姿水态 , 想到它们难免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从娇艳的红桃绿柳想到人生的短暂易逝 。一者悲悼好景不长 , 一者慨叹年命难久 。诗歌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境遇和情怀 。
诗题《浩歌》本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 , 临风恍兮浩歌 。”“浩歌”是大声唱歌的意思 。一般说来 , 写作这样的诗宜从叙事写景入手 。但诗人不屑于蹈袭故常 , 偏从虚处落笔 , 一开始就把想象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南风吹山作平地 , 帝遣天吴移海水 。”幻象纷呈 , 雄奇诡谲 , 却又把沧海桑田的“意”婉曲而又鲜明地表达出来了 。宋人刘辰翁评这首诗说:“从‘南风’一句便不可及 , 佚荡宛转 , 真侠少年之度 。”(引自姚佺《昌谷集注解定本》)诗人用豪放的笔触 , 雄奇的景象 , 抒发自己凄伤的情怀 , 真是既“佚荡” , 又“宛转” , 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惊世骇俗的英气 , 所谓“侠少年之度” , 指的就是这种非凡的气度 。
三、四两句 , 一写仙界 , 一写尘世 。传说王母种的桃树 , “三千年一开花 , 三千年一生实” 。彭祖和巫咸则是世间寿命最长的人 。当王母的桃树开花千遍的时候 , 彭祖和巫咸也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两相比照 , 见出生命的短促 。长寿的彭祖和巫咸尚且不能久留人世 , 何况我们这些寻常之辈呢!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把仙人与凡人相比 , 一是把凡人中的长寿者与普通人相比 。前者见于字面 , 后者意在言外 。这样层层比照、烘托 , “人生几何”的命意更加显豁 。
五至八句写春游时的情景 , 用的是反衬手法 。先着力烘托春游的盛况 。“青毛”句写马 。马的毛色青白相同 , 构成钱形花纹的名叫“连钱骢” , 是为名贵之马 。骑在这样的马上 , 饱览四周的景色 , 真是惬意极了 。初春的杨柳笼含淡淡的烟霭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柔美 , 那么逗人遐想 。后来大家下马休憩 , 纵酒放歌 , 欢快之至!而当歌女手捧金杯前来殷勤劝酒的时候 , 诗人却沉浸在冥思苦想之中了 。他想到春光易老 , 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将逝如流水 。“神血未凝身问谁”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种意绪 。“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长期凝聚 , 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说法 。“身问谁”是“身向谁”的意思 。全句的大意是韶光易逝而知已难逢 , 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何时方能施展?等到神血两离 , 生命终结 , 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 那是多么可怕而又痛心的事啊!
【注释译文赏析 买丝绣作平原君下一句】接着诗歌又由抑转扬 , 借古讽今 , 指摘时弊 , 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 。“丁都护”或者象王琦所说 , 实有其人 , 并且是这次郊游宴乐的参与者(见《李长吉歌诗汇解》);或者当时有“丁都护嗜酒”的传说 , 诗人借以表达劝戒之意 。“
不须浪饮丁都护” , 既是劝人 , 也是戒己 , 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就浪饮求醉 , 而应当面向现实 , 认识到世道沦落 , 英雄不受重用乃势所必然 , 不足为怪 。诗人愈是这样自宽自慰 , 愤激之情就愈显得浓烈深沉 。“世上”句中“无主”的“主” , 影射人主 , 亦即当时的皇帝 , 以发泄对朝政的不满 。“买丝”云云 , 与其说是敬慕和怀念平原君 , 毋宁说是抨击昏庸无道、埋没人才的当权者 。表面写“爱” , 实际写“恨” , 恨自己没有机会施展才能和抱负 , 以致虚掷了黄金般的青春年华 。
结束四句的内容与前面各个部分都有联系 , 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玉蟾蜍”是古代的一种漏壶 。铜壶滴漏 , 声音幽细 , 用“咽”字来表现它 , 十分准确 。另外 , 诗人感时伤遇 , 悲抑万端 , 这种内在的思想感情也借助“咽”字曲曲传出 , 更是传神 。“卫娘”原指卫后 。传说她发多而美 , 深得汉武帝的宠爱 。这里的“卫娘”代指妙龄女子 , 或即侑酒歌女 。全句的意思是:别看她现在黑发如云 , 美不可言 , 随着岁月的流逝 , 这满头黑发会渐渐变白变少 , 直至无法梳理 。它通过具体的形象 , 揭示了“红颜易老”的无情规律 。末二句急转直下 , 表示要及时行乐 。“羞见秋眉换新绿”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辜负眼前这位侑酒歌女的深情厚意;二是不愿让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流逝 。既然世上没有象平原君那样识才爱士的贤哲 , 又何必作建功立业的非非之想 。如今面对歌女、美酒、宝马、娇春 , 就纵情开怀畅饮吧 。一个年方二十的男儿 , 正值风华正茂之时 , 怎能这般局促偃蹇!很显然 ,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 是从愤世嫉俗的感情派生出来的 , 是对黑暗现实发出的悲愤控诉 。
这首畅叙胸臆的诗篇 , 造语奇 , 造境也奇 , 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诗人骑马踏青 , 面对大好的春光 , 本应产生舒适欢畅的感受 。
但偏偏就在此时 , 一种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象云雾般在心头冉冉升起 。这种把欢乐和哀怨、明丽和幽冷等等矛盾着的因素糅合起来的现象 , 在李贺的诗歌里是屡见不鲜的 , 它使诗歌更具有神奇的魅力 。此诗在结构上完全摆脱了由物起兴、以事牵情的程式 。它先写“兴” , 写由景物引起的神奇幻象 。接着写春游 , 色彩秾艳 , 气韵沉酣 , 与前面的幻觉境界迥然不同 , 但又是产生那种幻觉的物质基础 。诗人故意颠倒它们的先后次序 , 造成悲抑的气氛和起落的形势 。
后面从“神血”句起都是抒发身世之悲的笔墨 。它们与开头相适应 , 有力地表达了悲愤的情怀 。全诗活而不乱 , 粘而不滞 , 行文的回环曲折与感情的起落变化相适应 , 迷离浑化 , 达到了艺术上完美的统一 。
(朱世英)
————————————————
诗言人世沧桑 , 神仙犹不能久长 , 当及时行乐 。况对美人秋老 , 男儿须有所奋发也 。
注:
1:浩歌:屈原《九歌》:”望美人兮未来 , 临风悦兮浩歌 。”梁元帝云:歌有清歌,髙歌,缓歌,安歌,长歌,浩歌,雅歌,酣歌,怨歌 。
2:南风吹山作平地 , 帝遣天呉移海水:天呉 , 〈〈山海经〉〉云:”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 , 是为水伯 , 虎身人面 , 八手八足 。”
3:王母桃花千遍红 , 彭祖巫咸几回死:《汉武内传》载 , 西王母园有桃树 , 三千年一开花 , 三千年一结果 。〈〈神仙传〉〉云:”彭 祖姓籛名铿 , 颛帝玄孙 , 歷虞夏及商 , 年七百余岁 。”〈〈山海经〉〉云:”有十二灵巫 , 一曰巫咸 , 能采药长生 。”
4:青毛骢马参差钱 , 娇春杨柳含细烟:参差钱 , 马有钱形花纹者 。《乐府》诗:”鐡骢金面青连钱 。” 娇春 , 新春 。
5:筝人劝我金屈卮 , 神血未凝身问谁:金屈卮 , 酒器名 , 弯柄 。神血未凝身问谁 , 谓精神血脉不能凝聚 , 长生于世 , 身谁属耶?
6:不须浪饮丁都护 , 世上英雄本无主:浪饮 , 纵饮也 。《乐府》有丁都护歌 。都护 , 一作督护 。葢宋髙祖女夫徐逵之为鲁轨所杀 ,  髙祖使都护丁旴收葬之 。逵之妻呼至阁下 , 自问殓葬事 , 每问輒叹曰:丁都护 。其声哀切 , 后人因以为歌也 。李白《丁都护歌》云: “一唱都护歌 , 心摧泪如雨 。”
7:买丝绣作平原君 , 有酒唯浇赵州土:平原君 , 赵胜也 。言平原君好士 , 宜买丝以绣其像 , 黄金铸范蠡之意 。赵州土 , 平原君故里 也 。。
8:漏催水咽玉蟾蜍 , 卫娘发薄不胜梳:杜诗:”宫砚玉蟾蜍 。” 卫娘 , 卫子夫 , 《汉武故事》:”上见发美 , 悦之 。”此为泛指 。
9:看看秋眉换新緑 , 二十男儿那刺促:秋眉 , 衰眉也 。刺促 , 局促 。潘岳《阁道謡》云:”和峤刺促不得休 。”言受役于世也 。
附:
刘辰翁评曰:从南风起一句 , 便不可及 。叠荡宛转 , 沈着起伏 , 真侠少年之度 。忽顾美人 , 情景俱至 , 妙处不必可解 。
姚文燮评曰:此伤年命不久待而身不遇也 。山海变更 , 而彭咸安在?宝马娇春 , 及时行乐 , 他生再来 , 不自知为谁矣 。世上英雄 , 一 盛一衰 , 真朝暮间事耳 。丁都护勇何足恃?虽好士如平原 , 声名满世 , 至今只存抔土 。时日迅速 , 卫娘发薄 , 谁复相怜?秋眉换绿 ,  能得几回新郎?如何年已二十 , 犹刺促不休哉?在下者之妄求荣达 , 与在上者之妄求长生 , 均无用耳 。
方扶南评曰:此篇又与《天上谣》不同 。彼谓人事无常 , 不如遗世求仙 。此则言仙亦无存 , 又不如及时行乐 , 但得一人知己 , 死复何 恨?时不可待 , 人不相逢 , 亦姑且自遣耳 。
董懋策评曰:诗须有感动关切处 , 否则亦不必作 。长吉《浩歌》与《金铜仙人辞汉歌》 , 读之使人气腾血热 , 百端俱集 , 非止泛泛作 悲世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