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本文转自:眉山网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文章图片
“彩缕碧筠粽 , 香粳白玉团 。 ”端午将至 , 粽子飘香 , 街头巷尾的一代“粽师”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文章图片
折叶、填馅、成形、绑绳……5月31日上午 , 城区皂角巷一家粽子店里 , 田爱梅和姐妹们围坐在一大盆鲜肉糯米前忙碌 。 她们双手上下翻飞 , 转眼间一只只粽子就已成形 , 行云流水的手法 , 令人赞叹 。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对于眉山人来说 , 城区宝华寺市场旁的皂角巷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街 。
57岁的田爱梅将粽子店从街的一边搬到另一边 , 却始终未曾搬出这皂角巷 。 正如她坚持传统手工包粽子30多年 , 情有独“粽” , 不曾改变 。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文章图片
“粽叶选用的是传统荆竹壳 , 就是我们说的笋壳 。 这样能将馅料香味更好地包裹住 。 ”田爱梅展示着手中的笋壳介绍 。 和其他包粽子的箬竹叶、苇叶等相比 , 笋壳更厚实 。 虽然颜色发黄 , 不如箬竹叶鲜绿好看 , 但被田爱梅洗得干干净净 。 更重要的是 , 笋壳包的粽子煮出来不仅有竹叶的香味 , 馅料滋味也保留得更充分 。
笋壳是田爱梅到盛产竹子的乐山夹江、眉山洪雅等地精心挑选 。 每一片都浸泡洗刷后 , 再对折叠好 , 防止笋壳卷翘 。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文章图片
包粽子说易不易 , 说难不难 。 除了粽叶有讲究 , 从选择食材、浸洗糯米到调馅 , 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包粽子过程烦琐 , 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技术失误” 。 对于经验丰富的田爱梅来说 , 虽然这些已是驾轻就熟 , 可每年开始包粽子 , 她还是要精心挑选颗粒大的糯米 , 选肥瘦相间的鲜肉 , 自己做的腊肉 , 先调馅料 , 包了和姐妹们试味道 。 直到满意 , 大家才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文章图片
粽叶与糯米的品质 , 直接决定了打开粽子那一瞬间的天然清香 。 而粽子要好吃 , 其实手法很讲究 。 只有包扎紧实的粽子 , 味道才不会轻易流失 , 米粒才能粘糯不烂 。
“我包30多年粽子了 , 技术和速度自然也练出来了 。 ”说话间 , 田爱梅从身旁盆里叠放整齐的荆竹壳里抽出一张 , 一分为二 。 再将一半撕出一小条后 , 将其卷成漏斗状 , 装入和好的腊肉糯米 , 再折叠成型 。 最后 , 用之前撕下的笋壳条绑扎 。 全程20秒左右 , 一只漂亮饱满的三角粽便跃然眼前 。
一粒粒糯米与各色馅料被一片片粽叶包裹在一起 , 裹着的不仅仅是可口的食材 , 还有几分家乡与亲情的味道 。 在很多人看来 , 粽子其他食物都要“厚重”得多 。 它盛传于百姓纪念屈原的哀恸 , 却也满载人们生活的热情 。
眉山街头一代“粽师”:从业30年包一只粽子仅用20秒
文章图片
“吃上一口 , 能感觉到所有都刚刚好 。 糯米的粘度、配料的口感、肉的肥瘦都刚刚好 , 咸蛋黄还是起沙的 。 这粽叶也和其他粽子不一样 , 有一股竹叶的香味 , 相当不错!”市民刘女士前两天刚在田爱梅这里买了10个粽子 , 尝到美味后 , 今天又来买 。
陆陆续续 , 来了好几个顾客 。 正在大锅前煮着粽子的田爱梅笑意吟吟招呼大家等一会儿 , 粽子现包现煮需要时间 。
像刘女士这样的新顾客不少 , 更多的则是吃了田爱梅手工粽子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老顾客 。 虽然每年的粽子只在端午前一周包、售 , 但最多时候能卖一万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