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

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

文章图片

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

文章图片

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

文章图片

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

文章图片

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

文章图片

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

施一公 , 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家 , 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 还在跑步运动中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决心 。 从不喜欢跑步到成为马拉松高手 , 施一公的运动经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


施一公的跑步历程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及西湖大学校长的施一公 , 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 。 在科学殿堂中 , 他熠熠生辉 , 以国际知名结构生物学家的身份傲视群雄 , 更荣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殊荣 , 同时还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
而在教育领域 , 施一公同样熠熠生辉 。 自2008年回国起 , 他便受聘于清华大学 , 担任终身教授 , 后更晋升为副校长 , 肩负起培育英才的重任 。 此后 , 他更是勇挑重担 , 出任西湖大学校长 , 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倾注心血 。
然而 ,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 施一公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跑者 。 他热爱运动 , 尤其擅长跑步 , 这一爱好让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以放松身心 , 也让他在生活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
他曾在自传《自我突围》中自豪地宣称:“我也算一个资深跑者!”

追溯施一公与跑步的奇妙缘分 , 他的经历可谓别具一格 。 在他初三那年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报名参加了校运会的1500米长跑项目 。 然而 , 出乎意料的是 , 他并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 反而以倒数第一的身份结束了比赛 。
然而 , 这次挫折并未让施一公对跑步产生厌恶之情 , 反而激发了他内心的斗志 。 从那时起 , 施一公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跑步 。 他坚持不懈地锻炼 , 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 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 , 他的跑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 800米跑成绩甚至可以跑进2分20秒以内 。
不仅如此 , 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 , 施一公依然保持着对跑步的热爱和执着 。 在1985年的校运会上 , 他参加了3000米竞走比赛 , 并成功夺得冠军 , 甚至创下了清华大学校运会竞走项目的纪录 。施一公说:“我的家族并没有运动传统 , 我也没有运动天赋 , 恰恰因为这样 , 体育成为了我(成长进步)的优势 。 ”
可以说 , 施一公与跑步的结缘并非一帆风顺 , 但他却以积极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 , 将这段经历变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

在施一公的自传《自我突围》中 , 他向我们透露了他的跑步习惯 。 他如今每隔一天就会进行一次长跑 , 而每次的跑步距离都至少达到10公里 。 这样的坚持 , 使得他的月跑量稳稳地维持在150至280公里之间 。
在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期间 , 施一公教授始终致力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 其中鼓励学生锻炼身体便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有的人以为 , 花了很多时间锻炼 , 学习效率会降低 。 实际上 , 如果跑步方法得当 , 能调整你的能量级别 , 心脏机能和肺活量增强 , 供血充足、思维敏捷 。 ”

成为西湖大学的校长后 , 施一公不仅致力于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 更亲自发起并成立了西湖大学跑团 。
在2018年西湖大学的开学典礼上 , 施一公更是以身作则 , 与同事们一道 , 在清晨的5点钟迎着朝霞 , 完成了环湖11公里的长跑 。 他说:“我期待我们的西湖长跑队伍日益壮大 , 并肩前行 。 ”
施一公的个人全马经历更是令人称道 。 在2020年的广州马拉松比赛中 , 他与西湖大学跑团的跑友们一同参赛 , 最终以3小时34分56秒的成绩完赛 。
赛后 , 他面对镜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 并幽默地表示:“本来打算55岁前跑一个全马 , 没想到53岁就完成了 。 ”

施一公对跑步的热爱 , 正悄然地塑造着西湖大学独特的氛围 。 在西湖大学的官方公众号中 , 曾有这样一段深情的描述:“长跑 , 是西湖大学跳动的运动‘基因 。 ”
施一公从一个不喜欢跑步的人 , 通过持续的努力 , 不仅成为长跑高手 , 还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 他的跑步历程不仅是一段锻炼身体的旅程 , 更是一段自我突破和成长的历程 , 使他在科研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浅 。

耐力运动的健康益处
耐力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显著且多方面 。 耐力运动能够显著提升体能 。 通过持续的、有氧的运动训练 , 人体的耐力和力量都会逐渐增强 。
施一公的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 他从一个不喜欢跑步的人 , 通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 , 成为了长跑高手 , 并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 创下了多个校级纪录 。
这种体能的提升不仅让他在日常生活中精力充沛 , 也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保持了高效的状态 。

耐力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呼吸效率和改善心脏功能 。 长期的耐力训练能够增强肺活量和心脏的泵血能力 , 使得身体在运动中的氧气吸收和运输更加高效 。
施一公坚持跑步多年 , 显然受益匪浅 , 持久的有氧运动让他的身体在面对高强度工作的同时 , 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

研究表明 , 适度的耐力运动能够刺激免疫系统 , 提高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 。 此外 , 耐力运动还被证实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 改善整体心理健康 。
施一公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与他在跑步中锻炼出的韧性和毅力密不可分 。 跑步不仅让他的身体更加健康 , 也对他的精神状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不仅如此 , 耐力运动还培养了他在科研工作中所需要的专注和毅力 , 这些品质同样适用于其他科研人才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无论是为了提升体能 , 改善心肺功能 , 还是增强免疫力 , 调整心理状态 , 耐力运动都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好习惯 。

耐力运动与人生哲理
跑步和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两者都需要我们具备耐心和毅力 , 以面对各种挑战和波折 。
跑步中的坚持 , 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定力和主见 。 跑步要求我们在身体极限和心理挑战中 , 不断探索自我 , 突破自己的边界 。 这种经历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 更容易应对挫折和压力 。

从耐力运动中获得的沉着和冷静 , 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平衡和稳定 。 正如施一公所展示的那样 , 运动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 , 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 。
它让我们学会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 , 如何在漫长的过程中不失方向 ,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 , 就有能力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施一公通过16年的跑步经历 , 不仅获得了强健的体魄 , 也在科研工作中找到了新的灵感和动力 。 在他的自传《自我突围》后记中 , 他深情地感慨道:“跑步带给我的快乐和好处举不胜举 。 ”
我们每一个人 , 都应当科学地选择并坚持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 将运动作为提升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
【科学家也疯狂!施一公16年跑步史,耐力运动如何助力健康升级?】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投入其中 , 都能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无尽喜悦与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