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平均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仅为67.06%,如何提高现有超声诊断符合率?( 二 )


全国平均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仅为67.06%,如何提高现有超声诊断符合率?
文章图片
2022年 , 指标体系持续更新和完善 , 基于我国超声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客观量化分析 , 在充分考虑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 选择常见病、多发病 , 并具有超声检查优势的特异性、代表性的疾病 , 增加单病种质控指标 , 例如胎儿畸形产前筛查、乳腺病变、颈动脉狭窄、介入超声并发症等相关指标 。 在产科 , 超声是围产期检查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 可以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 提高我国胎儿畸形检出率 , 可降低出生缺陷率 。 在乳腺、颈动脉等浅表器官及血管疾病筛查和诊断中 , 超声是首选方法 , 可有效识别病变 , 助力患者早诊早治 。 此外 , 超声医学不仅限于医疗诊断中 , 介入超声应运而生 。 目前介入超声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 , 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肿瘤消融治疗等 , 需控制并减少并发症 , 力争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创伤小、疗效好、更安全的选择 。
准确理解是有效落实的前提质控指标虽是经由质控中心行业专家遴选、论证 , 但其最终落脚点仍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 , 首先要理解质控指标的内容与含义 。 国家及各省级超声质控中心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质控指标的宣传、培训、推广 , 充分利用全国超声质控网络平台 , 通过专家讲座、优秀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 , 宣传推广质控指标的意义和方法 , 保障指标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歧义、误解 。
其次需要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理解质控指标的目的 。 质控指标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 但非最终目的 。 质控指标并非一成不变 。 随着质量的提升 , 质控指标的关注点也会随之变化 。 质控指标最终目的是帮助了解医疗质量哪些部分需要改进 , 以及如何改进 。 通过对医疗质量的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每个环节的监测 , 对各地区、各医疗机构的超声质量进行横向比较 , 查找薄弱及问题所在 , 并通过运用科学的质量改进方法 , 确定质量改进的方针、目标 , 制定改进措施 , 形成从质量监测到质量改进的闭环管理 , 从而提升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 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
质控指标的应用离不开医务人员 , 也离不开信息化系统支持 。 目前很多医院质控指标数据的监测仍采取手工采集、人工记录的方式 ,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 , 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 。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质量控制管理向精细化、客观化、可视化发展 。 总之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 充分利用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 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 , 强化结果运用 , 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
国内VS国外发展超声新技术是改变现状的最有效途径许多欧美国家较早地开展了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工作 , 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医疗质控经验 , 如英国国立健康和保健医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系列医疗质量控制标准、指南及质量控制指标 , 从而指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 , 既保证了医疗质量 , 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
美国则通过由多个学会(如美国放射学会等)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开展质控评估工作 , 质控管理主要包括:图像设备质控 , 包括仪器的参数、测量、成像质量等;医疗质控 , 即通过医疗过程、医疗结果等方面的质量控制 , 保障医疗安全;质量提升 , 即通过将专业知识与提高临床医疗质量相结合 , 主动改进医疗服务水平 。 同时 , 美国每年均开展大量的质控项目 , 要求临床医师参与完成并获得资格认证 , 通过将质控工作融入临床与继续教育中 , 提升了质控效果 。 另一方面 , 对于不同的疾病 , 许多学科也针对性地提出了专业的超声检查规范及指南 , 帮助规范并提高超声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