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是什么“立秋后面是什么节气


立秋后面是什么节气
后面是 。
处暑是气温变化的节气 。“处”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
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 “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

请问24节气中的立秋过后是什么节气?
秋处露秋寒霜降
是处暑啊
今年的立秋后是什么时候 。立秋后又是什么意思??
今年立秋是87,立秋该就是8月7以后吧 。
立秋,是农十四节气中的13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 。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国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
立秋后应该就是指这三候了 。
立秋之后是什么节气,多少号?
2014年处暑:823日
12:45:58,农历2014年七月(小)廿八是终止藏的意思 。处暑示炎暑天结束 。
处暑时,斗指戊 。太阳黄经为150°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 。暑气就要散了 。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
立秋之后是处暑 。
二十四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立秋后面是什么节气
的下一个是(8月22--24日) 。
 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暑节每年八月二日左右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
处暑天气特点: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 。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立秋之后的节气是什么?
立秋之节气是处暑 。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
立秋是什么?立秋之后还会热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立秋一般就是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还会热,但是却会有明显的早晚温差 。当然每个地区会有一点差异 。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就还要热上一阵 。今年属“晚立秋”,预计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 。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
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 。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
【“立秋过后是什么“立秋后面是什么节气】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 。
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