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龚兰生教授|他是我国大规模多中心临床治疗试验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二 )


那时的工作回想起来是忙碌与乐趣并存的 , 由于当时的医生不多 , 一位医生要负责50张左右的床位 。 龚兰生和内科另外两位医生轮流值班 , 一值就是连续24小时 , 第二天还要继续查房 , 辛苦可想而知 。 当年医院为值班医生提供的夜宵便成了龚兰生这些年轻医生极其盼望的消遣呢 。
六十多个春秋的辉煌从医历程为高血压领域奉献出著名的STONE研究就是这样“累并快乐着” , 龚兰生从瑞金医院的住院医师逐步成长为心内科主任、终身教授、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外籍教授 。 六十多个春秋的辉煌从医历程 , 他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领域建树颇多 , 至今已发表二百余篇学术论文 , 出版专著7本 。
学生们回忆 , 1984年 , 他担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之后 , 高血压防治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在他的领导下 , 研究所获得多项“七五”国家攻关课题 , 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卒中防治等方面 , 均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 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原卫生部及上海市的多项科技进步奖 , 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检查和24小时动态血压研究 。 在课题研究中 , 从研究现状分析、课题设计、数据分析 , 到论文发表与成果推广 , 龚教授以他高瞻远瞩的眼光 , 丰富的学识 , 严谨的学风 , 使研究水平较长时间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
龚兰生教授领衔先后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原卫生部科技成果奖等7个奖项 。 而在高血压领域中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就是他领导的老年人高血压临床治疗试验(STONE研究) , 这是国内首个大样本、多中心的长期降压治疗临床试验 , 不仅在国内备受瞩目 , 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 大大推动了我国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展 。 在国内学者对循证医学还不太熟悉的20世纪80年代 , 龚兰生教授针对当时降压治疗的现状 , 就提出要得到占高血压人群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群降压治疗获益的证据 , 应该开展以硬终点事件为指标的临床治疗试验 。 在龚兰生教授的学生、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主任医师张维忠的记忆中 , 正是在龚教授的精心策划和努力下 , STONE研究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和课题 。
该课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顺利完成并发表后 , 很快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 加拿大著名高血压研究学者主动提出与中国同行深入合作 , 进一步做统计分析 , 并作为该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之一 , 这一动议引起了争议 。 有观点认为 , 这是研究所自主完成的研究 , 没必要让外人介入 。 时任瑞金医院科研副院长的戚文航教授清晰地记得 , 面对各种声音 , 龚教授高瞻远瞩、力排众议 , 认为就当时的环境和条件 , 单靠自己的力量这一临床试验很难打入国际主流学术界 , 应该与国外合作开发 。
悼念龚兰生教授|他是我国大规模多中心临床治疗试验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最后 , 该试验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合作努力 , 在国际高血压学术舞台上一炮打响 。 1995年 , 当龚教授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7届欧洲高血压国际会议上报告STONE研究成果时 , 国外同行对此的评价是:这是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之后 , 全球范围内首次报道采用钙拮抗剂显著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 对高血压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在这项著名的STONE研究中 , 1666例60~79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被列为随访对象 , 经过3年的跟踪观察 , 证明使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 不但能达到降压的效果 , 而且还能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57% , 特别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左心室肥厚的逆转率可达68% 。 据推算 , 如果该成果能推广至全国 , 每年大约可以减少10万多脑卒中患者 。 该研究由于极大推动了国内降压临床研究的开展 , 被誉为一项名副其实的基石般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