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叶雄俊教授:打破肾癌的“沉默”,不能只嬴了“一半”( 二 )


一方面得益于现阶段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平台更加多样化 , 为大众掌握正确的医学知识提供了更多便利 。 打开手机 , 从网上的不同平台都能随时查阅医学知识 , 有文字、有音频、有视频 , 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话题 , 帮助大众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 。 现在的医学科普知识不再囿于特定的内容分享渠道 , 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与健康资讯需求相关的场景中 , 让需要的人既需即得 。
叶教授认为 ,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 , 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 因此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全程管理 。 对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不同分期的患者来讲 , 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
例如早期患者面对治疗的选择时 , 除外关心手术的切除方式 , 还特别关心是否还有更好的第二选择;对于晚期患者 , 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 , 如何合理选择药物成为他们特别关注的话题;在长期的随访中 , 越来越关注如何动态观测肿瘤进展的指标 , 以及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等问题 。 可以看出 , 回归到每一位患者的具体问题时 , 仅靠科普知识似乎有点不够用了 , 临床中 , 很多肿瘤患者在治疗中很迷茫和无助 。 一面是医学科普的巨大进步 , 另一面是肿瘤患者对肿瘤整体治疗的一知半解 。
肿瘤患者治疗的过程非常复杂 , 人们就医之前 , 往往会对疾病知识进行检索和初步了解 。 而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 , 才能做出合理的医疗决策 。
在这种情况下 , 患者和医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其实还有很大的“鸿沟” , 呼吁医患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 , 一方面医生需要给患者充分的尊重 , 另一方面患者也需要给医生足够的理解 , 共同去战胜疾病带来的挑战 。
疫情反复互联网医疗发挥充分作用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 , 打乱了无数人的生活 , 居家办公学习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 。 严峻的疫情形势下 , 那些原本就因病痛而倍感痛苦的癌症患者该何去何从?抗疫的同时 , 如何让肿瘤患者保障科学治疗不中断 , 也成为当下患者和医生关注的问题 。
“疫情期间 , 拿不到靶向药物 , 我的肿瘤发展怎么办?”
来自山西的王先生是叶教授的一名老患者 , 五年前接受手术后 , 一直口服靶向药物阿昔替尼 , 疾病控制非常好 。 今年4月份太原疫情蔓延 , 他身处疫情管控区 , 无法来北京复查 , 好不容易等到太原解封后 , 北京的疫情开始反弹 , 眼瞅着靶向药见底了 , 他了解到中断治疗会面临复发的风险 , 所以十分焦虑 。 叶教授得知情况后 , 第一时间让助手联系王先生 , 远程补开了两个月的口服药量 。 拿到药后 , 王先生心里终于踏实了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叶雄俊教授:打破肾癌的“沉默”,不能只嬴了“一半”】疫情期间 ,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 尤其是北京的患者绝大多数来自外地 , 无法按期手术、无法复诊 , 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 叶教授介绍 , 医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 , 为了解决患者在肿瘤诊治方面的疑问 , 缓解其不能按时就医的焦虑心理 , 在医院的领导的部署下 , 积极推进互联网诊疗工作 , 开展线上咨询服务 , 减少患者院内聚集 , 解决患者疫情期间咨询就医的问题 。